近年来,邵阳市双清区汽车站街道结合基层治理实际,打造“邻聚”党群服务项目,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构建和谐温暖的社区环境,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党建引领聚合力,共建治理新格局。在“聚”字上下功夫,明确组织架构。树立“一盘棋”思维,构建“1+5+N”联建组织架构,将社区、机关部门、企业、社会组织、“三长”队伍等多元主体有机整合成5大联建组,构建“条块结合、协调联动、凝聚合力、同步提升”新格局。5大联建组均可联系其他N个区内资源,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合”字上求突破,整合联建资源。街道积极吸纳联点单位、辖区内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公益组织等“红色合伙人”。统筹协调辖区企事业单位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定“吹哨报到”工作方案与企事业单位联席会议制度。社区收集居民的点单需求,每月在社区联建共建会上派单解决,区直、街道对口部门主动认领,市红心公益组织“助老义剪”“人才招聘”,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义诊讲座,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周五志愿服务”,区委组织部打造“微党课”示范课堂,区文旅广体局开设“非遗课堂”,辖区律所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建立“党员入格 一网兜底”服务机制,把报到党员与“三长”等志愿服务队伍联系起来。通过形成联盟扩大了“朋友圈”,努力把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在“家门口”。在“力”字上见实效,打造优质服务。街道聚焦“一老一幼”,践行“两邻”理念,针对党员群众日益多元的服务需求,着力开展精细化、精准化服务。以“党建+文化+服务”为设计理念,精心打造政治生活馆、共建议事亭、便民服务亭、乐享生活亭、邻家读书亭、欢乐童趣亭等6个功能的服务空间,建立资源共享共用平台,满足便民服务、暖心驿站、文明实践、党教培训、党群活动、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关爱服务“一老一小”等多项服务需求。拓展“清合力·邻聚”系列服务项目,先后有红色影院、梦想课堂、读书分享等3个系列、6个类型、16个项目。
服务群众“零距离”,创新治理新模式。党建聚邻,先锋力量筑基石。党员干部按需预约党群服务阵地各功能室和空间,为个人和党组织提供重温入党誓词、理论学习、电影党课等学习模式,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吸引更多党员前往“打卡”学习,助推“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内容更丰富。择优选取党性觉悟高、服务意识强的党员同志加入“三长”队伍,共驻共建成员单位指定专人负责,积极与社区精准对接“双报到”各项事宜,让在职党员“在位”更“有为”,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初心。共治有邻,协商议事添动能。党群服务站的有序运营,让党支部领导、机关事业单位共建、物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政府服务延伸等有了实体支撑和抓手,实现了治理力量内外互促。推选35名片长、124名组长、642名邻长,以三长“小作为”提升群众“大幸福”,通过“三长”穿针引线,构建“邻聚力”议事矩阵,打造“议事亭”,搭建“有事好商量”平台,引导党员群众、物业组织等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开展议事以来,帮助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环境卫生、路灯安装、业委会选举等实际问题300余件,实现社区事务自议自决,治理更加有序。服务暖邻,民生实事零距离。通过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组建幸福邻里志愿服务队、银龄先锋队等举措,推动各类治理资源下沉,打通了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步路”。在党群服务站设便民服务亭,配套多功能工具箱、应急医药箱、雨伞等20余种生活设备,开展普法讲解、反诈宣传、健康义诊、便民维修、理发缝纫等公益服务项目。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及意见建议,建立“微心愿”清单,今年来,社区共联合各“共驻共建”单位开展政策宣讲、环境整治、交通劝导、养老助残、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法律援助、走访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27场次,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贴心服务。
乐居睦邻聚人心,共享和谐新风气。搭建党群连心桥。将党群服务站建成群众交流的“邻里吧”,聚合区域资源,兼具了社交、沙龙、会议、娱乐、服务等多种功能,已经成为了党群互动、引领、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共享客厅”,引导小区居民由“生人”变“熟人”变“主人”。开设“邻里”小课堂。打造“三代同堂”学习矩阵,开设“祖孙课堂”“亲子工作坊”,开展益智游戏、朗诵、声乐、书法等丰富多样的特色活动,既为上班族解决“上有老下有小”的后顾之忧,又给“一老一小”提供友谊交流活动空间,形成“老带新、邻帮邻”的文化传承链,实现“全龄友好、全员覆盖”。构筑“邻文化”生态圈。组建“夕阳红歌舞团”等文体队伍,引导居民走出小家,走近大家,通过我们的节日”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庆日,开展文艺汇演、全民阅读、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以活动传递友谊、交流技艺。2024年以来,开展棋牌、手工、舞蹈活动20余场次,吸引居民920余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