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株洲市芦淞区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以提升农村党员能力素养为核心,通过组织动员、资源整合、形式创新和服务实践“四大行动”,全面深化农村党员冬春训工作,为基层治理和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近3年冬春训累计培训农村党员6000余人次。
构建“三级联动”组织体系,压实责任强保障
高位统筹谋划。区委组织部将冬春训纳入年度党建工作重点,紧扣“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双轮驱动目标。建立区级指导、镇街主抓、村社落实的三级责任链,细化课程设置、师资调配、考核评估等具体指标,形成“时间表”“路线图”。精准需求调研。开展“百名干部下村组”行动,组织79名区直机关干部、“三长”深入35个村(涉农社区),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线上访谈等方式收集党员教育需求106条,梳理出“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征地拆迁政策”“农业技术实操”等6类重点课程,实现“按需点单、精准施教”。分阶段推进实施。对难以集中培训的村、片采取“集中培训+片区轮训”模式:第一阶段组织村“两委”干部、党支部委员等骨干党员开展示范培训;第二阶段由各村分片区覆盖全体党员,确保“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同步提升。
创新“三学融合”教育模式,拓展内涵提质效
线上+线下双轨并进。线上依托“学习强国”“红星云”等平台开设“云课堂”,推送微党课、政策解读视频等学习资源包;线下整合红商圈党群活动中心、八叠支部旧址等7个教育阵地,开展沉浸式教学。理论+实践双向赋能。课程设置上突出“三个结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党规与乡村振兴政策相结合;将耕地保护、集体经济发展等专题与本地“一村一品”产业规划相结合;将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与征地拆迁、矛盾调解等实务操作相结合。送学+督学全面覆盖。针对流动党员和老弱党员,推行“三个一”送学机制(送一套学习资料、讲一堂微党课、做一次慰问),并通过“党员联系户”建立“一对N”帮扶网络。将参训情况纳入党员年度评议,对未达标党员开展“补课回炉”,确保全员参训。
深化“两个重点”服务实践,成果转化见实效
聚焦民生难题攻坚。广泛开展志愿实践活动,解决饮水安全、道路修缮等民生问题113件。枫溪街道开展征地拆迁现场教学,带动党员参与到城中村改造、枫溪湿地公园等多个项目中,沟通群众、讲解政策,保障群众合法利益的同时,也确保征拆工作有序推进。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建立“培训+孵化”机制,邀请农技专家、致富带头人开展实操培训,培育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业态。董家塅街道在区人社局支持下开设了一堂人工智能技能培训课程,现场教授人机沟通、办公设计、AI生成等实用技巧。强化基层治理效能。将冬春训与“网格化治理”深度融合,组织党员担任微网格长,参与矛盾调解、安全生产等志愿服务。累计排查安全隐患236处,化解邻里纠纷145起,推动“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健全“三个一”长效机制,巩固成效促发展
一套动态评估体系。开展课程满意度测评,学员直接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评价;通过知识测试检验党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成效跟踪,聚焦党员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效果。一支专业师资队伍。整合党校教师、党员教育师资库讲师、农技专家、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等教学资源建立“讲师库”。利用理论宣讲、“微党课”评比等活动持续打磨完善课程,同时促进讲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确保教学内容紧跟时代要求和基层需求。一批实践教育基地。打造龙凤庵村党史教育基地、白关丝瓜种植示范基地、八叠支部旧址等6个现场教学点。通过实地学习和实践操作,党员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助力芦淞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