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攸县积极探索以“三链”解“三难”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方法、新路径,不断提升流动党员的精准管理与服务,让攸县党员先锋在流动中熠熠发光。
延伸组织链,破解动向掌握难。一是建档立库“摸底子”。针对流动党员流动快、数量多等情况,建立外出报告、定期联系和返乡报到制度,以村(社区)为单位,采取微信找、网格筛、入户查、电话访等方式,精准掌握流入、流出党员情况,按照“一村一表、一镇一册、一县一库”标准,分级分类登记造册,做到基本情况、流出时间、流入地点、工作单位、居住地址、联系方式“六个清楚”,确保信息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两地共建“强班子”。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依托商会、行业协会等组织建立驻外流动党组织,由县委组织部对接流入地签订“两地共建共管”协议,选优配强流动党组织班子成员。截至目前,攸县已在长沙、深圳、佛山等地建立流动党组织10个,辐射管理流动党员759人。同时,鼓励流动党组织与流入地社区、学校等单位开展结对共建,推动流动党组织与流入地共促共融。三是多元保障“铺路子”。强化资金保障,采取党费补助等方式,每年拨付流动党组织一定的党员教育管理经费。每年给予一定数量的党员发展计划,支持流动党组织吸纳“新鲜血液”。注重在流动党员中选树典型,并对流动党员先进事迹大力宣传推介,如长沙流动党总支及原党组织书记易乐荣、深圳市大望社区流动党支部书记荣发齐等多次获评省市荣誉。
优化服务链,破解教育管理难。一是开展扫码报到。大力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向驻外流动党组织或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在攸州党建、攸州手机台等线上平台发布二维码,流动党员可通过线上扫二维码向驻外流动党组织报到,参加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二是突出教育铸魂。线上,利用共产党员网、红星云、株洲党建和流动党员微信群等平台,每月推送“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资源包,有效实现自主学、在线学、互动学。线下,指导各村利用流动党员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集中返乡的时机,组织流动党员集中“补课”。三是强化关怀归心。坚持为流动党员排忧解难,由村(社区)党建专干定期联系流动党员,收集流动党员问题困难,常态化将困难流动党员纳入走访慰问对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据统计,县乡两级帮助调解外出流动党员的各种纠纷100余起,让家乡服务“暖流”流入流动党员“心窝”。
激活引擎链,破解作用发挥难。一是实施“鸿雁归巢”行动。积极回引流动党员到村(社区)任职,注重从流动党员中储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干部后备人选,为乡村振兴、村级换届提供人才保障。2020年攸县村(社区)“两委”换届,有6名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人脉资源广的优秀流动党员“组团”回乡担任村(社区)书记。二是搭建“返乡创业”平台。鼓励支持流动党员发挥自身人脉、资金资源优势,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回乡创业。截至目前,已有63名流动党员,带回3000多万元资金在家乡投资置业。通过流动党员牵线搭桥,已引进项目21个,总投资6000多万元。三是打造“党员先锋”品牌。组建流动党员志愿服务队,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广大流动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当表率、争先锋。如,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大望社区39名流动党员作为在线楼长包干联系6000余名攸县居民,利用“老乡善解老乡事”优势,化解了一大批矛盾问题;长沙流动党员连续21年开展“爱心送考”活动,参与党员1000余人次,爱心送考近万名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