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筑巢引凤”好栖息 “人才雁阵”落雁城

文章来源: 红星云  时间: 2025-02-19 18:10

2月中旬,衡阳市“春风行动”再掀热潮,市、县两级政府部门牵头人才市场举办多场招聘会。来自江苏的吉林大学物理学博士王琛喜上眉梢:希望能在衡阳这片尊才爱才的热土上干出一番事业。

截至2月18日,衡阳市今年共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63场,3000余家企业累计提供各类就业岗位7.2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6万余人,这是衡阳市引才聚智的缩影。

衡阳市以“万雁入衡”行动为牵引,采取“三方待遇引博士、编制兜底引硕士、多项补贴引学士、奖补结合引技师、担保融资引创业”模式,构筑青年人才集聚新高地。目前,衡阳市每年新增青年人才逾万人,青年人才留衡率提升至35%。

春风行动

出实招留才引才:

政策叠加释放“磁场效应”

衡阳市推出的“校企双栖”模式让南开大学博士尹奇感触颇深:“我的科研成果能直接在衡阳企业转化,待遇对标一线城市,政府还提供购房补贴和家属安置服务。”这是衡阳市创新“市校企合作引才”机制的生动写照。

衡阳青年人才政策编摘

衡阳市通过整合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资源,为人才提供叠加政策支持。如博士可享受最高10万元购房补贴和每月4000元生活补贴,推动200余家中小企业实现博士引进“零突破”。

“孔雀”不再东南飞。衡阳市出台促进高校和中职学校及技工院校毕业生服务本地企业的政策文件,深入推动学校与当地企业在职业培训、学生实习、就业选择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确保培训100%覆盖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学生实习首选本地企业。

衡阳市推出“编制专户”计划,设立100个事业编制专用于优秀青年人才引进,简化流程实施“面谈面签”绿色通道。联合本地8所高校开展“直播带岗”,2024年引进本科及以上毕业生逾9000人,技能人才近1.5万人。比亚迪、泰豪通信、同褀医药等企业更以月薪过万的岗位吸引技工人才。

洗扫、干扫、喷雾、对冲多功能作业,提前导入高清地图路线实现无人驾驶……这是衡阳市引进的酷哇机器人何弢团队自主打造的智慧环卫项目场景。该团队深耕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与应用多年,团队进驻衡阳3年多来,累计完成投资逾3000万元,合作研发的智能化垃圾分类设备已在石鼓区全域投入测试。

衡阳市创新推出的一事一议引团队、三方合作引博士、编制兜底引硕士、多项补贴引学士、奖补结合引技师、担保融资引创业的“六引”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用真心育才爱才:

服务升级打造“温暖港湾”

位于衡阳市白沙洲工业园区的衡阳金则利特种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

一根根小小的耐蚀软磁不锈钢光滑锃亮,工人们打包装箱后,被在门口等候的一辆辆大货车运往全国各地。

“别看这一根小小的钢材,里面有着很高的科技含量。”成金娟边检查产品品质,边向记者介绍。

市校企合作引进博士陈文辉指导合作企业湖南三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产品分析

今年41岁的成金娟是南华大学数理学院的校聘副教授,在粉末冶金领域有深入研究,被金则利公司以“市校企”合作引才的方式聘请进入企业。

衡阳市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抓手,打造4个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8家国家级示范基地,落地100余项合作项目,助力人才成果转化。

针对青年人才成长,衡阳市推出“青雁成长计划”,设置9个人才培育项目,通过“青雁夏令营”组织大学生深入重点企业实践,依托“人才驿站”提供免费住宿、职业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2024年,“雁城英才卡”服务再升级,持卡人可享受医疗优先、子女入学优待、景区免费等12项专属权益,全年兑现人才补贴逾6400万元。先后帮助71名高层次人才、82名博士、35名军工骨干人才办理子女优待入学,落实22名博士配偶对等安置。发放“雁城英才卡”5000余张,开通景点旅游服务8000余人,提供绿色出行服务近2000人次。策划举办“才遇文旅·乐享衡州”系列体验活动,先后有1000余名人才代表应邀参加。

借东风聚才用才:

产业赋能激活“发展引擎”

“去年,衡阳市以‘UP’模式(即高校和园区合力,协同开展高端人才引进、科创团队落地工作)引入高层次人才团队8个,引进博士290名,23人入选我省‘三尖’创新人才。”衡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主任陈国辉介绍,今年,衡阳市以平台集聚带动人才集聚,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开展实质性合作,筹办南华大学计量学院,夯实研发和技能人才支撑。

博士行动

“抓牢省里赋予的‘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试点任务。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进一步积蓄高质量发展后劲。”陈国辉说,以打造区域教育中心为支撑,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有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

针对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加快吸引集聚青年人才留湘来湘推进年轻人友好省份建设的若干措施》,陈国辉表示,衡阳市将锚定省委“吸引青年人才留湘来湘”部署,以产业升级增强集聚青年人才承载力。

一是完善集聚青年人才生态圈。将进一步升级雁城英才一体化数字平台,丰富平台功能,构建贴近青年人才需求的“云服务”体系;改进雁城英才卡服务,拓展雁城英才码应用场景,不断提升人才体验;加快青年人才驿站、人才公寓建设,满足青年人才高质量的短期居住需求;定期举办青年人才联谊交友活动,丰富人才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年轻人友好型城市。

二是建设集聚青年人才副中心。细化落实省委《若干措施》,深化“万雁入衡”引才行动,延续“UP”模式,强化市校企合作引才;聚焦高层次科创团队引育、高校毕业生引留和柔性引才并重,打造近悦远来的发展沃土;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壮大衡州工匠阵营,着力打造“中部匠都”;全方位支持大学生创业,使衡阳成为大学生创业热土。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