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化县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持续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壮大人才队伍、激活创新要素,以科技与经济无缝对接提高转化率,为践行“一四五”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安化提供坚强的“人智双保”。
所有与所用并举,激活高端人才“虹吸效应”。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步实施,通过设立县外招商引智联络点、定向培养引进、搭建人才实践交流载体等方式,鼓励企业柔性引才、人才共享,共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成功设立5个招商引才引智联络点、14个异地经促分会,同步运营乡贤驿站,引导举办招商引资座谈会、投资项目洽谈会,搭建乡友交流互动平台。累计靶向引进茶旅文产业和中医药健康产业类领军型人才4人,编制外引进高学历高技能人才16人。结合“一核一圈两翼”山区经济带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挂牌运营“刘仲华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1+2+N”模式,整合县域专家人才,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为安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引进院士、专家44名,培育中、高级以上专家型人才30余人。试点运营3家专家工作服务站,引进驻站专家教授26名。创建省、市专家工作站7家,吸引各级各类专家、教授300余名。
外引与内培并进,激活专业人才“溢出效应”。针对人才难引难留的乡村振兴“人才荒”问题,深入一线调研,以产业人才集聚、本土人才培育、乡村人才振兴为重点,出台安化县“1+1+N”人才新政,构筑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政策体系。围绕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培养和集聚人才,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培育复合型人才。立足实际所需,近三年累计靶向引进产业、民生、党政等领域人才2584人。持续实施定向培养工程,聚焦农林技术、水利规划、教育、医卫等重点领域,定向培养特岗生1125人。打破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限制,分类建立“人的清单”,实现区域内人才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289名城区学校教师服务边远农村,122名医卫人才通过本土化培养反哺乡镇。结合“能力素质提升年”行动,构建“课堂教学、网络培训、现场观摩”为一体的教育培训体系,围绕产业振兴,坚持科技兴农,结合地域特色,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学员8000余人次。
研究与指导并重,激活产业人才“涓流效应”。立足乡村振兴、水利民生、交通建设等项目领域,充分发挥院士专家智力由点到面的辐射,在企业与院士专家共同申报或承担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同期开展科研技术交流、专题培训学习,以技术链支撑产业链,培养青年人才,带动企业科技队伍成长。“刘仲华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至今,累计开展各项创新创业活动65场次、培训超过4500人次,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2项,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新产品、新技术44项,获得发明专利18项。以科技服务持续推动人才“上山下乡”,114名科技特派员“抱团”与“分散”相结合,整合投资近300万元,实施科技项目约150个,指导专业合作社(协会)113个,连续三年进入湖南省“优秀科技专家服务团”行列。(安化县委组织部干部二组 黄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