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团县委聚焦新时代青年要求,整合全社会公益资源,凝聚祁东历史底蕴,立足阵地建设与课程设置双维度,致力开发青年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新模式,积极探索“青年夜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将“青年夜校”打造成引领、联系、服务青年的前沿阵地,实现夜校与青年的“双向奔赴”。
强化阵地建设,打造青年喜爱的“流动充电桩”
用好团属阵地。以青年流量大、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较好的“青年之家”、街道社区等团属阵地为依托,建设多家定点“青年夜校”,常态化开设公益课程。团县委与祁东青年联合会密切合作,精心筹划,确保夜校活动在物质保障与人身安全上万无一失。
寻好社会阵地。以开办夜校为契机,主动出寻,联合青年常去爱去的茶馆、体育中心、文化美术馆等场所,联动国有和民营企业所属场所,为青年提供更多有深度、有意义、受欢迎的体验课程或教学活动,实现多方共建共赢。
借好党政阵地。健全联动协同机制,借鉴“青春屋场恳谈会”活动经验,联合组织、宣传、文旅、教育等部门在具备条件的体育馆、机关院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开办夜校,加强对形势政策类课程的开发。
聚焦青年需求,优化精品设计,开设对青年胃口的课程
线上+线下,精准问需。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等青年朋友常用的社交平台发放调查问卷,线下通过座谈会、走访、实地调研等方式征集青年需求、课程设计、课程满意度反馈等信息,在充分了解了解青年群体的专业短板、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根据青年群体的关注点和学习习惯设计各类课程。
常规+创新,精准设课。在课程设置方面,常规设置公益宣讲类、学科知识类课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设置非遗漆扇、运动健身、书法绘画、“青年读书会”等兴趣拓展类、艺术修养类课程,将“青年夜校”打造成为青年愿意来、经常来、喜欢来的青年服务阵地。
课堂+实践,精准培育。在写作、摄影、礼仪、知识等技能培训课程上,除了传统的课堂形式讲授方式技巧外,推出实践课堂,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开技能学习的新方式,让祁东青年找到了属于成年人的“少年宫”。
搭建学习平台,促进青年交流,提供高质量的青年服务
搭建高效学习平台。通过丰富精致的课程设置,不仅拓宽了知识领域,增强了专业技能,更在跨文化交流、传统文化体验、体育运动与艺术修养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这些课程成为青年自我提升的阶梯,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夯实了基础。
构建青年交流平台。在共同学习、相互成长的活动过程中,青年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拓展了社交圈层。一系列夜校活动延伸出的基于共同兴趣与目标的交友模式,促进了青年群体内部的正向互动,增强了集体凝聚力,为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做出了贡献。
夯实青年成才平台。积极从“青年夜校”优秀学员中挖掘、培育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的吸纳为基层治理新能人,推动在文艺团体组建、青年群团献智、议事协商中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为了让夜校科目“有知有味”,祁东“青年夜校”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和价值观,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让广大青年通过参加特色课程感知文化底蕴和发展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