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者手记︱掌握“留”量密码 让人才在县城沃野“久久扎根”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4-09-11 21:47

这是我驻守了三年的地方——湖南省衡山县,湘江中游一个块头不大的传统农业县,总面积934平方公里,辖7镇5乡,常住人口30余万。和全国成百上千的县城一样,衡山县也面临着人才引不来、用不好、留不住的问题。掌握“留”量密码,如何让人才在县城沃野“久久扎根”,是我一直在追寻的。

2021年7月,我担任衡山县委组织部部长,深知县委组织部作为“人才之家”,在聚人才、促发展方面任重而道远。为此我和组织部的同志们一起,围绕如何破解县城人才工作难题,做了很多探索,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内培外引聚才留才,促成人才与县城的相知相守。

在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本土培养从哪个群体开始培养?外部引进从哪个地方着手引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问题。

年轻时,我曾在乡镇工作过,经常和群众打交道,知道他们所想所盼。对于群众来说,最受欢迎的是能够为他们排忧解难,带他们致富增收的实用性人才。于衡山而言,实用人才大多在种养方面有一技之长,对农村生活熟悉,对村民遇到的问题比较了解,但学历方面又够不上人才引进的标准要求。这种实用型人才只能由本地挖掘培养。

我们从林业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选拔了一批责任心强、具备专业技能、作风务实的实用型人才组建了科技专家服务团。团员按照专业技能,分别与县内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结成对口帮扶,每月3次定期下乡为农民群众讲解农业知识,传播种养经验,解决生产难题。目前,这支科技专家服务团已有专家人才89名,对口帮扶110余个村(社区),每年下乡服务超350余次,辐射群众5000余人。

我们从未停止人才引进工作,可留不住一直是主要难题。我们只好改变思路,引才不只考察专业能力,更注重留用因素。有同事提出,能不能通过打“感情牌”来解决这个问题。他这一问,打开了我的思路,数量可观的衡商群体也就是这时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大批衡山青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到广东创业,经过多年的耕耘奋斗,他们中的有些事业有成,有些具备了专业技能。虽然已经在外地扎根,但谈到家乡,他们依然一片热忱。

因此,我们以衡山籍外地企业家组成的异地商会为基础,以乡情乡音为纽带,邀请商会中的年轻企业家成为我们的“人才招募大使”,通过定期走访宣讲,将人才、招商等方面的好政策广而告之,力争将异地商会打造成为招才引智的“前沿阵地”。期盼湘商回归与我们一同助农兴农,把“项目+人才”打包移植,让成功经验在衡山的广袤大地上生根发芽。

目前我们已经从衡山籍外地企业家中,引入了两支专业团队,一支在抖音、小红书、淘宝等平台销售微型盆景,一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左右,生产车间还带动了一批村民稳定就业。另一支团队带着先进的养殖技术回乡,在南岳山脚下建成了泉水瘦身鱼基地、高密度养鱼基地,也帮助了一批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因需施教兴才留才,推动人才与县城的携手成长。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已经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我们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于是,我们将全县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专业合作社骨干、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返乡创业青年(农民)等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邀请企业和科研院所专家前来,开展农业技能培训。我们把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和生产车间,让大家能够亲眼观察、亲自参与、亲手实践。从春耕前的农机使用、无人机操作,到年中的果树油茶种植、植物病虫害防治等等,都受到了广泛好评。

“我种了100多亩地,打农药、施肥都是大工程,现在人工成本太高,忙不过来,自从参加了植保无人机飞手培训,有了这技术真能帮我们省不少时间和成本。”下乡走访时,有种粮大户开心地和我说。能给农民朋友带来实惠,我的内心满是欢喜。

通过分批技能培训,衡山县目前已拥有高素质农民2000余人,建成了一批工厂化育秧能手、农机操作能手和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化队伍。去年衡山县共完成机插秧作业服务面积24.23万亩,机插率52.44%;开展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24.92万亩,机种机收机耕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62%。粮食种植水平和农机作业效率大大提升,人工成本有效减少,实现了农户增产增收,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

此外,我们通过探索“政府扶持+企业出资+专业团队运营”模式,利用闲置的乡政府办公场所建设了衡阳地区首个乡镇电商孵化基地。基地占地约3000平方米,集办公场所、培训基地、员工宿舍、直播场所为一体,用以长期培养农民主播。目前,衡山县已育有一支村干部和村民组建的直播团队,他们通过拍摄短视频介绍家乡美食美景、进行直播带货,名为“望峰村书记咏梅”的抖音账号已有粉丝近20万,直播在线人数稳定维持在5000人以上,主要带货本地产瓜蒌子、百花蜜、腊肉等农产品和村里老人制作的手工艺品。在账号带货的帮助下,去年望峰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20万元大关。同时,我们每年还坚持从全县的“田秀才”“土专家”中优选群众信任、工作认真、成绩突出、较为年轻的人才参加“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为他们打通学历提升的通道,帮助他们拓宽职业道路。三年来,通过“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学历得到提升的农民群众共有148人,他们中11人成为了我县的村书记和致富带头人,为基层的乡村振兴工作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优化服务爱才留才,实现人才与县城的双向奔赴。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只有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才能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

作为县城的人才工作者,我们深知能提供的“硬件设施”和大城市的确有差距,但我们相信,只要用心用情优化服务人才的“软件设施”,小县城也能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我们以人才关心关注的实事为导向,完善了随迁落户、配偶安置、子女入学、住房保障、医疗健康等方面的政策,并形成了政策汇编,通过全力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营造拴心留才的良好环境。我们还大力实施了领导干部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全县26名领导干部结对联系服务36名专家人才,两年来双向交流达1500余次,初步形成了专家人才为政府建言献策,政府为专家人才排忧解难的良性循环。组织部门定期牵头召开的人才座谈会,也打造了一个人才间相互交流的平台。

“我不是衡山本地人,来衡山工作后需要自己租房,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政府能帮我们解决住房问题,就能为我们减轻很多压力。”这是引进人才座谈会上代表提出的想法。会后我们立即行动,经过多部门统筹协调,在今年5月“上新”了一批设施完备的人才公寓,由专人管理,可以拎包入住。当我把第一把钥匙交到入住人才手中时,他们开心的笑容,给了我最大的欣慰。

为了选树良好的人才风尚,激励人才潜心研究、开拓创新,我们将评优评先的机会向扎根基层、驻守一线、贡献较大、实绩突出的人才倾斜。在我们的推荐下,近年来,全县共有13人和7个基层党组织获评省市“两优一先”荣誉,149人和58个基层党组织获评县级“两优一先”荣誉,5人获评省市劳模,40人获评县级劳模,10人获评县级优秀科技特派员,3人获评“衡州工匠”,15人获评县级优秀科技工作者,12个团队获评县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他们中有在医疗战线上奋斗了二十年的专业人才,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种养大户,有潜心材料领域攻克生产难题的技术总监......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奋斗故事,我们举办了隆重的颁奖典礼,以专题的形式为获奖人才拍摄了宣传片,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广场大屏幕等进行轮番展播,在县级融媒体、政府网站等网络平台上登载获奖人才的故事,引导全县群众对标先进、见贤思齐,营造出惜才爱才的良好氛围。

未来,我将尽心竭力练就识才之眼、谋好用才之策,营造璞玉生辉、万马奔腾的人才生态。(作者系衡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夏冰)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