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通道侗族自治县唯一的苗族乡,近年来,大高坪乡坚持以“生态立乡、产业富乡、文化兴乡”为发展思路,做好环境整治的“减法”,产业发展的“加法”,文化传承的“乘法”,带领全乡少数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向前,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乐章。
美环境,扮靓乡村
美好环境是幸福生活的底色。大高坪乡坚持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重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饮水安全保障等工作,下大力气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管理有“制度”。全面建立安全饮水建后管护制度,设立安全饮水供水点11处,着力解决全乡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落实“河长制”,压实乡、村两级河长责任,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实行“一河一长”“一河一策”治理体系。
落实有“队伍”。推动实现环卫保洁全覆盖,配备垃圾清运车3辆,聘用村级保洁员32名,建成垃圾转运站12座。组建干群志愿服务队,利用鼓楼、凉亭等公共场所开展“夜话会”,宣讲村规民约和政策法规。
创建有“办法”。推行示范激励制和“村妇联执委+农户”共建机制,持续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孝善敬老、美家美妇和美家庭等文明家庭示范户表彰活动,充分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共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整洁靓丽的大高坪村
旺产业,藏富于民
“这段时间天气好,采茶的人多,今天收了300多斤生茶叶,茶叶的品质也高。”收购茶叶的小贩吴朝规笑呵呵说到。吴朝规之前有一个茶叶加工厂,去年又加盖了一个,茶叶收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种好“土特产”。好山好水好茶叶,大高坪乡将山高温差大的地理特点充分利用起来,结合本地传统,因地制宜发展茶叶、钩藤、油茶种植等产业,通过“基地规模化种植与散户种植”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村民分散种植茶叶、钩藤。今年全乡新增茶叶、油茶、钩藤种植面积850余亩,“春夏茶叶秋茶油,冬天闲来剪钩藤”,村民实现四季增收全覆盖。
激活“土经济”。乡党委、政府和各村在全面摸底闲散土地底数的基础上,了解种植大户意愿,当好农户和大户之间的“连心桥”,大力推动闲置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源,重点发展林下黄精、紫薯、罗汉果、百合等经济作物种植,实现资源、资产、资金相融相促。
培养“土专家”。水稻病虫防治、茶树用药施肥技巧、林下黄精种植要点、钩藤种苗筛选与养护等课程是今年大高坪乡农村党员最期待的“一课一实践”。今年以来,大高坪乡坚持把主题党日活动与乡村产业实际相结合,推动县乡农技员走下去、本地种植好手走上来,将“一课一实践”开展在田间地头,实践成效显著。
村民领取钩藤苗
兴文化,凝聚人心
大高坪乡少数民族占总人口95.5%,其中苗族人口约91%。一直以来,大高坪乡都非常重视对苗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力度,通过重点扶持草苗、花苗文化传承以及传统村落保护,龙寨塘村成功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过好“民族节”。以文会友,增进民族团结的认同感。每年4月份定期举办原生态大戊梁,各村轮流举办“黑米饭文化节”以及草苗“嘎喯吔”、花苗山歌等民俗文化活动,一起吹芦笙、对山歌、跳群舞,持续推进少数民族文艺交流,在弘扬传统文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今年以来,全乡共开展民俗活动3场,参与人次超1000人。
培养“传承人”。加强文化传承保护力度,大高坪乡草苗服饰、草苗嘎奔也、花苗服饰、花苗歌鼟先后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乡目前共有在册的市级非遗传承人4人,县级17人。持续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文化和六一儿童节活动等活动载体,培养非遗“小小”传承人。
举办“大乡庆”。2025年是大高坪乡设立40周年,为确保乡庆各项筹备工作稳步推进,现已向乡贤、各界社会人士征求关于苗乡发展和乡庆活动的意见建议52条,并积极筹备、多方争取项目资金,谋划建设一批基础设施、一个苗族文化广场、一个非遗展示点,通过展现大高坪乡40年来的新变化,彰显少数民族新风貌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气象。
原生态“大戊梁”歌会人头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