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汝城县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三治融合”,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加强、不断进步,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铺就乡村振兴幸福底色。
以自治为本,让乡村治理“一呼百应”
村党支部领航。支部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以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持续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上下功夫,通过选拔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等充实到村“两委”队伍,全力打造一支肯吃苦、能战斗、凝聚力强的村干部队伍,教育引导村干部积极进行学历提升,不断优化村“两委”干部的年龄、学历等结构。发挥支部“党性熔炉”作用,积极推动党员下沉一线,通过支部书记上党课、支部委员谈感想、退休党员讲经验,不断凝聚党员干部思想共识。
村规民约管民。村支两委广泛收集村民集中反映、普遍认可的事情纳入村规民约,由村支两委、理事会整理,再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后正式形成各村“村规民约”,管好规范建房、村庄改造、畜禽圈养、卫生管理、尊老爱幼等法律法规不好管的事项,村规民约成为了群众普遍接受的共同行为规范。在推进《村规民约》的落实过程中,村组干部示范带头,管住村级不好管、难管的啰嗦事、繁琐事,真正把村规民约“软约束”变成了村里的“硬制度”。
日访夜谈解难。始终坚持把干群关系当生命抓,深入开展“弘扬半条被子精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把上门的群众当客人待,把村里的群众当亲戚走,充分利用村里的祠堂、广场、老年活动室、村部会议室作为和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今年以来全县共召开“夜谈会”2600余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500余个,夜谈会覆盖了村村组组,急难愁盼问题的有效解决惠及了家家户户,汇聚了党心,赢得了民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了巩固提升。
以法治为基,让和美乡村“一唱百和”
“三长”联动抓隐患排查。坚持分田到户、责任到人,全县选优选强片组邻“三长”12341名,做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全覆盖。把“陌生人到访要及时报告、陌生车辆到访要及时报告、房屋倒塌有安全隐患的要及时报告、涨洪水有安全隐患的要及时报告、违规野外用火的要及时报告、邻里间有较大矛盾纠纷的要及时报告”等6个及时报告作为信息上报要求,重点关注弱势群体、薄弱环节、矛盾焦点,常态化走访民情、排查矛盾、了解需求,做到隐患及时发现,从源头上守住安全稳定防线。
群防群治抓矛盾化解。通过召开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等形式,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实行日常排查、集中排查、条块排查相结合,全面动态排查掌握矛盾纠纷。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开展“走找想促”活动,地毯式全覆盖走访排查矛盾纠纷,建立台账销号管理,整合村“两委”班子、村民小组长、人民调解员、一村一辅警等工作力量,组建矛盾纠纷调解团,对涉及邻里纠纷、婚恋矛盾、损害赔偿、生产经营、山林权属等问题,公开调解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
多措并举抓普法教育。三支队伍带头入户开展政策法规、扫黑除恶、移风易俗等宣传工作,通过安装摄像头、组建村巡逻队、增配协警等方式全天候加强防范和维护日常治安。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夜谈会、微信、电视、网络等形式学习宣传《宪法》《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等,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构建人人知法、懂法、尊法、守法的法治环境。
以德治为魂,让文明乡风“一树百获”
创优活动载体。集结党员、小组长、村民代表等队伍,组建“村民理事会”,每个季度开展卫生评比排名和表彰,通过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和颁发荣誉证书等方式,提升村民的荣誉感和满足感;每个季度开展“红黑榜”公开公示活动,“红榜”表扬遵纪守法、治安管控、矛盾化解、环境卫生、互助友爱等方面起示范作用的人和事;“黑榜”通报不守法、不听劝、不互让、不道德的行为。通过“德治”激发村民互评互比的正能量,有效促进邻里关系的改善。
完善配套设施。因地制宜修建养老服务中心,根据实际设日照区、理发区、厨房餐厅、阅览室、棋牌室、书画室等,让老年人共享村级发展的成果,满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心愿,让老年人在社区也能找到家庭的温暖,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大力破除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利用党群服务中心、道德讲堂、文化广场等阵地,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
丰富文明活动。成立由结对企业、热心人士等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定期组织开展义务劳动、慰问走访,每年组织县内爱心企业到村开展微公益活动,关心关怀留守儿童、妇女同时,积极开展教育助学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充分挖掘本土优秀家风文化,以深入结合、深化拓展等方式,大力培育弘扬优秀家风家训。创新开展“好家风好传承”系列主题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促进邻里互助、和谐相处,引导群众向好比美,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营造崇德向善乡村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