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花垣县着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服务粮食安全方面积极探索,坚持多方聚才、全力育才、产才融合,推动建设人才聚集洼地与产业创新高地同步发力,不断筑牢粮食安全人才支撑。
“引”进农业技术专家。引进高端人才。坚持重农抓粮导向,坚持以产引才、以才促产。结合“百校联百县兴千村”工程,与湖南农大等科研院所大力开展校地合作,依托水稻、吉卫南瓜、油茶等3个省级和1个国家级“科技小院”,集聚湖南农大教授孙小武、杨根根等15名专家驻地开展重点粮食产业技术研究。集聚急需人才。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按照“双向选择、按需选派、为民服务”原则,新选派含水稻产业的省派科技特派员10名,州派科技特派员13名,“三区”科技人才18名来入乡赋能。积极践行“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项目、形成一个产业”的理念,破除粮食产业发展制约瓶颈,推动粮食产业优化升级、高质高效发展。挖掘本土人才。挖掘熟悉县情的本土人才,让其主动留下来,大施拳脚,以“本土挖掘+引进人才+自主培育”等形式为切入点,选派懂农业、有技术、会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驻村指导服务,充分调动和发挥乡土人才的引领作用,形成一支“带不走”的本地粮食专家队伍,助力粮食产业安全发展。
“育”好农业带头人才。建强粮食生产“生力军”。通过“普通高考培养一批、成人高考培养一批、开放教育培养一批、技能培训培养一批”的“四个一”模式,确保学员毕业后拿到学历毕业证书和1个以上职业技能证书,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粮食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近两年来,全县共培养农民大学生8040名。两年时间,培养了8040名农民大学生,打造农业建设“排头兵”。聚焦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主体,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定期培育高素质农民、致富带头人,以一人带一群,一群带一片,利用辐射效应带动整个片区农业的良好发展。2023年,完成农民培训83期1.12万人次,其中线上培训1350人,重点对象培训280人,组织学员交流12场次,培养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122人。配强基层治理“先锋队”。选派懂农业、有技术、会管理的农技人员驻村指导服务,2023年,选派228名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487名驻村工作队、31名乡村振兴指导员到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选派103名优秀教师、骨干医生、农技能手下乡支教、支医、支农,始终坚持推动粮食安全责任落实,夯实农业安全保障。
“用”好农业技术人才。抓好科技示范。依托“三区”人才、选派省、州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建立101名乡村振兴科技专家结对228个村(社区)科技服务体系,为农业产业发展提效赋能。2023年州派科技特派员深入推广“电子纳米碳技术与传统生态智慧”结合的生态种植方案,打破传统生产理念,减少土地污染的同时推动水稻提产增量,通过高质量发展来提高农产品的单价,从而增加生态产业产值和利润。抓好产才融合。充分发挥“科技小院”等13个科技平台优势,组织本土人才跟班学习,推进专家师生融入农民生活,“结对子”为农民提供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等科技培训,指导农户科学施肥,运用绿色植保等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推广土壤改良,品种优化,提升粮食安全生产技术。目前,全县12个乡镇46个村推广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面积1.12万亩,粮食产量从2020年的1.81亿斤增加到2.26亿斤,连续4年实现稳产增收,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抓好品牌打造。坚持以品牌创建推动粮食安全责任落实,深入开展“子腊贡米”“吉卫大米”等粮食商标品牌打造,持续擦亮“子腊贡米”“国字号”招牌。“湖南花垣子腊贡米复合种养系统”成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3年10月,“子腊贡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初步审定并公告。石栏镇计划以子腊村为核心产区,辐射带动全镇种植贡米7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