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株洲湘东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钟东锋
如何更好的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助力乡村振兴,对于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承前启后的桥梁纽带,也是乡村产业中潜力大、效益较高的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不仅是现阶段立足国情农情、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需要,也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的必然之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这对于抓稳牵牢“土特产”这个牛鼻子,有效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从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农业企业主,本人对如何更好的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助力乡村振兴进行专题调研,现就如何如何更好的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提出个人建议。
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个人建议应从这几个方面着力:
一要制定产业规划。要根据本区域内主导特色产业制定村级产业规划。比如各镇的特色红薯、南瓜等都可以纳入村级产业规划范畴。县级有产业园区,乡镇(街道)、村级同样也需要打造本区域内的镇村两级产业园区,逐步形成“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二要持续推动规划落实。一个产业的发展不是一两年就能形成规模,见到效益,必须要有耐心,要有定力,有信心,才能发展好。一届领导可能见不到效果,必须要一届一届的领导坚持下去,久久为功,才能把产业发展好实现好。
三要抓好产业示范带动。发展产业,不一定要全面发展,四处开花,切忌一哄而上,要审慎行事,要做到风险可控。目前,受省市相关部门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施年度考核带来巨大压力的影响,有相当部分村级集体因急于发展产业,在选择产业项目时缺乏慎重考虑,导致产业投资失败,形成新的村级负责。因此,建议每个乡镇(街道)可以先打造好1-2个村级产业示范基地,培育1-2个示范村级经济合作社。通过示范推动,典型带动,形成可复制、可操作的经验,逐步带动面上村发展起来。
四要开展村企产业对接。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产业时,首先要解决好市场问题,切忌等到生产出来的产品再去找销路就迟了。公司主要生产加工豆制品、腊制品和水产品等系列产品。多年来的产业布局,拥有完善的网络市场体系,有较好的电商平台,有最优的专业团队,公司愿意与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产业合作协议,通过构建产销链条,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五要配优配强村级班子。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队伍中要做好老中青结合,要将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年轻人才选到村领导岗位上来,以制度和成长通道用人,以高报酬留人,建设农村专业化队伍,不断提升村集体班子的党建与经营管理能力。
六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县级主管部门要采取整合项目、财政预算、贷款融资、招商引资等方式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和专项资金,协调工商、税务、自然资源和金融机构等部门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支持,所有下达到村使用的各类资金统归村党组织调配管理使用,发挥最大效益,养鸡生蛋。
七要建立帮扶机制。针对薄弱村推行入村帮扶“四个一”(即1名县领导联系村、1个工作队驻村、1名第一书记挂村、1名乡镇领导包村)。县级领导要包村包项目,找准切入点,通过开发特色产业、培育支柱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种养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措施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格局。积极探索“党建+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引进优势企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和企业共同发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八要强化人才引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人才是关键。通过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优先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和先进村、示范项目所在村选派科技特派员。实施大学生回归、在外能人回归、机关干部回归、大企业家回归的“四回”工程,吸引新农村人、树立新乡贤、培训新农民,形成“头雁领路、群雁齐飞”的格局,壮大“一懂两爱”人才队伍,提高农业人才素质,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