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田县聚焦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力推进党建触角、部门资源、优质服务进小区,有力提升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构建了城市治理“大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红色动能。中山社区、双胜社区获评为全国性示范社区,秀峰社区、龙泉社区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区。
党建触角进小区,理顺“三个机制”。一是成立工作小组,确保小区“难事”即早解决。成立新田县城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6次,推动123名网格员全部转隶为社区专职工作者,招聘了社区专职工作者47人,解决了社区工作者力量不足、小区党群服务站建设资金不足等疑难杂症,构建了“县委全面领导、街道党工委主管主抓、职能部门保障支持、各类组织积极参与、社区人员托底支撑”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小区组织,确保小区“小事”快速响应。坚持“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带动一片”的工作思路,推动“支部建在小区”。根据物业小区在册党员情况,组建单独党支部、联合党支部及功能型党支部共29个,小区党组织覆盖率达100%。通过法定程序推选13名小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业主委员会主任,推动社区小区物业党建联建,打造城市治理党建联盟。29个小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小区物业”“三架马车”议事协调力量,建立“大家事、大家议”“周末恳谈会”小区议事协调平台,解决社区群众日常小事639件,群众满意率达100%。三是强化社区指导,确保小区“杂事”一网打尽。针对城市治理协调工作难、均衡发展难、融合共进难等矛盾问题,将城区划分为13个社区107个网格,将社区内的各类网格统一整合成“一张网”,实现党建引领、一网治理,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强化党建引领网格管理,由街道党工委和联点县直单位选派1名党员骨干担任网格党建指导员或第一书记,推动成立小区党支部、协助成立小区业委会、参与协商决策、加强联系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龙泉街道叠翠社区学府新城小区党群服务站
部门资源进小区,强化“三项保障”。一是确保有经费办事。严格落实城市党建相关工作经费,采取物业小区出一点、社区出一点、基层党委出一点的“三个一点”办法予以保障物业小区党组织运转经费。全县城市社区年均运转经费达54.8万元,同比上涨20%,落实城市社区惠民项目资金达130万元。全面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待遇保障,社区工作者队伍达到每万城镇常住人口18人的配置标准,落实“三档十三级”薪酬体系,社区工作者待遇稳步提高。二是确保有场所议事。按照“有阵地、有标识、有人员、有制度、有设施”的“五有”标准,构建“三区一厅”功能布局(即每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均建设便民服务区、党群议事厅、共享服务区,根据实际建设文体活动区),打造小区居民“5分钟服务圈”,将小区党群服务站建成为“居民之家”“党员之家”。县委政府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投入45万元建设高标准小区党群服务站15个,确保党员群众有场所议事商事。三是确保有制度管事。将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建立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社区、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联小区或网格制度,每月至少1次到社区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在全市率先出台《新田县县城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实施细则》,制定社区工作者岗位职责清单、服务标准、服务承诺,形成“月积分、季度评、年度考”的考核模式,推动社区工作者履职尽责,全面激活社区工作者工作动力。
开展“进社区报到、到小区服务”活动
优质服务进小区,建强“三支队伍”。一是建强“三长制”队伍。大力推行片长、组长、邻长“三长制”,建立社区“两委”成员分片联系若干网格、网格员联系若干居民小组(楼栋)、居民小组长(楼栋长)联系若干联户居民代表、联户居民代表联系居民的四级联动机制。推动295名社区工作者、271名楼栋长、358居民代表落实分片包户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在家门口做好先锋模范作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2023年,通过常态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开展理论学习微宣讲167场次,提供“微服务”9768件,解决群众困难问题3900余件。二是建强志愿服务队伍。整合党员干部、社会组织人士、妇联执委、青年学生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伍,根据小区实际需要,组建政策宣讲、法律援助、平安建设、健康义诊、扶贫帮困、应急管理、助老助残等服务团队11个,举办志愿服务活动320余场,为群众提供组团式、专业化服务,解决了5300余名群众的实际困难。同时,深入推进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建设新就业群体服务站25个,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暖心服务,真正实现“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三是建强在职党员队伍。建立“小区呼叫·我来报到”联动机制,结合文明创建、综治民调等中心工作,落实“五单五到户”工作机制,推进在职党员开展“进社区报到、到小区服务”活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区问题。建立“全面排查-立即处理-及时反馈”问题处理闭环机制,依法依规解决小区建设问题167个,打击违法违建行为20余起。全县5000余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万余个,架起了干群联系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