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音乐记忆】一辈子就图个团团圆圆 ——《常回家看看》

内容简介: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1999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像“大白话”一样的歌曲《常回家看看》令很多人产生了情感共鸣。
详细内容

微信图片_20231219160355.png

一辈子就图个团团圆圆

——《常回家看看》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1999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像“大白话”一样的歌曲《常回家看看》令很多人产生了情感共鸣。歌曲用“常回家看看”这个话题,引发了人们对于“陪伴父母”这件寻常小事的深刻思考。

1995年9月,词作者车行的父亲去世。在送别父亲后,车行感受到一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和伤痛。他开始试着寻找与父亲相处时的一幕幕往昔记忆,想了很久,却发现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实在是屈指可数。车行懊悔自己当初只顾着忙工作,身在外地,没能好好地在父母身边尽孝,他含泪为父亲写下一首歌词《爸爸,再见》。但车行对这首歌词并不是十分满意,于是将初稿放在抽屉里压了一段时间,心中一直酝酿着寻找一个机会重新再写。

1996年,车行在一次出差途中,在车厢里听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父亲说起对儿子的思念。这让车行又一次想起自己的父亲、母亲,想到在家时母亲的唠叨、父亲张罗的饭菜,以及妹妹刷洗碗筷这些生活的点点滴滴……车行悄悄抹去泪花,提笔写下“常回家看看”5个字,把心里想到的一一写在了歌词里。

1998年初,车行将自己创作的十几首歌词寄给曲作者戚建波,《常回家看看》也在其中。戚建波看了《常回家看看》的歌词,立刻被其中写的生活场景打动了,他只用了短短几分钟,便把曲调写出来。创作完成后,戚建波立刻给车行打电话,将创作的歌曲唱给车行听,车行听完,不禁泪流满面,对戚建波说:“就是这种感觉!”

1998年底,《常回家看看》被推荐作为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在做节目汇报时,中央电视台原副台长赵化勇听着样带,还没听完就感动得哭了;春晚节目彩排时,在场观看的许多人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1999年,《常回家看看》正式在春晚的舞台上与观众见面,又再次唱哭了在场的所有观众……一曲《常回家看看》,让千千万万中国人感动得落泪,它既是父母饱含热泪的呼唤,也是奔波在外的儿女挂在心头的期盼,唤起了无数儿女的心声:在外奔波、忙碌的年轻人,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父母、多陪伴父母。

《常回家看看》摒弃了华丽的辞藻,以白描的语言,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巧妙地融入歌词中,使歌曲显得贴近生活。而曲调为并列二部曲式,采用民族调式,4/4拍,节奏的布局与音程的跨度就像与人在亲切地交谈,没有炫技的雕琢、花哨的修饰,于朴素中见真实。听着这首歌,与父母相处的温馨点滴画面就仿佛在我们眼前。

但是,这首歌曲的创作也曾受到一些非议和质疑,歌词中“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和“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被认为带有歧视女性之嫌,是歌曲中的“不和谐音符”。这些批评的声音已经脱离了歌曲创作的“初衷”,并没有影响到全国人民对这首歌曲的喜爱。1999年,《常回家看看》获得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歌舞类节目一等奖、全国广播新歌金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华语“榜中榜”最佳作词奖等四项大奖。

亲情是你停泊时温馨的港湾,也是你回到家中那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常回家看看”既是这首歌曲情之所系的点睛之笔,更是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内心回响。陪伴父母,触动了社会脉搏,唱到了人们心坎里。父母为我们操心一辈子,辛苦一辈子,对儿女的付出不求回报。晚年,父母心中最大的期盼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团团圆圆。作为儿女,再忙也一定要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

(晋瑾)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