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国音乐记忆】祖国母亲, 请叫儿的乳名 ——《七子之歌》
内容简介:
1996年6月底,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应国务院港澳台宣传办的指示与要求,中央电视台准备拍摄一部讲述澳门历史渊源、回归历程和经济发展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
内容简介:
1996年6月底,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应国务院港澳台宣传办的指示与要求,中央电视台准备拍摄一部讲述澳门历史渊源、回归历程和经济发展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祖国母亲, 请叫儿的乳名 ——《七子之歌》
1996年6月底,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应国务院港澳台宣传办的指示与要求,中央电视台准备拍摄一部讲述澳门历史渊源、回归历程和经济发展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拍摄过程中,总编导李凯偶然读到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的诗集,其中名为《七子之歌》的组诗深深打动了他。这组诗于1925年创作,是诗人有感于旧中国饱受列强欺辱与蹂躏的惨状,于悲愤交加中,“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各作歌一章”,每首短诗以地名为题,并用拟人化的第一口吻,表达被迫与祖国母亲骨肉分离的痛苦与呼喊。李凯发现其首篇《七子之歌·澳门》所表达的情感,与正在拍摄的《澳门岁月》的主题思想高度契合。在澳门经历百年雨雪风霜后,《七子之歌·澳门》既代表着澳门同胞期盼早日回到祖国怀抱的迫切心情,也代表了中华儿女企盼祖国统一的共同心声。李凯决定以这首诗作为纪录片主题曲的歌词。确定了歌词后,李凯开始寻找合适的人为其谱曲。经人推荐,李凯选中了作曲家李海鹰。李海鹰是广东人,祖籍为临近澳门的广东省中山市。李凯认为,珠江三角洲的同源文化,能够让作曲家在音乐语言上更贴近澳门的语境。
李海鹰果然不负众望。在与剧组就作曲结构、音乐风格、旋律特色、电视荧屏的呈现效果等问题进行讨论后,李海鹰让自己完全沉浸在澳门的沧桑岁月与历史变迁之中,他反复吟诵、揣摩闻一多的诗句,一次次感动得落下眼泪。终于有一天,李海鹰风风火火地来到北京,将歌曲小样放给剧组所有的主创人员听,听完小样之后,所有人都久久没有说话。突然,大家长吁了一口气,不约而同地表示:就是这种感觉!词曲都有了,剧组开始准备录制歌曲。经过反复筛选,剧组最终确定担任歌曲领唱的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就是在后来《七子之歌》音乐视频中的容韵琳,那一年她仅七岁半。一开始,为了不影响学业,容韵琳只能通过电话或视频,跟着剧组的音乐编辑一句一句学唱《七子之歌》。之后,她周一到周五都在澳门上学,只有周末才到广州去录制歌曲。虽然她的普通话不标准,但她自然去修饰的声音、纯朴的邻家女孩形象,与《七子之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正吻合。歌曲录制完成了,剧组开始筹备拍摄音乐视频。拍摄的地点最终定在澳门的标志性建筑——大三巴牌坊前。
大三巴牌坊是葡萄牙人修建的圣保禄大教堂正面前壁遗址,也是西方列强以武力与文化双殖民统治澳门的历史见证。《七子之歌》的音乐视频以大三巴牌坊为背景,记录了澳门结束 400 多年的漂泊,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历史时刻。
在歌曲的视频里,前奏部分古朴的钟声由远而近,慢慢地将听众带入澳门的百年沧桑之中,在童声合唱演唱完之后,容韵琳开始独唱。她演唱时严肃认真的表情,因头发被微风扬起而略微皱着的眉头,以及语言上强烈的地域特点,都与歌曲深层次的内涵完全融合在一起。她稚嫩的童音震撼着观众的心灵,如同她就是那个被迫离开母亲、渴望回家的孩子。随着大合唱进入,歌曲表达的情感犹如火山迸发,所有人都在呼喊着“归来”,音乐跌宕起伏,直击心灵。
1998年12月20日,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在中央电视台首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主题曲《七子之歌》,更是让很多人热泪盈眶、心潮难平。在《七子之歌》的歌声中,人们不禁为澳门的回归和祖国的日益强大而欢呼雀跃。《七子之歌》从此成为全球华人心目中的经典之作,也成为能够代表澳门的一首歌曲。
回归祖国后的澳门,发挥着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7年,作为“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战略正式启动。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澳门规划了更加美好的发展蓝图。
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当我们再次听到《七子之歌》,一定能感觉到,回家的孩子对母亲深深的依恋,也能感觉到,孩子在祖国母亲怀抱里内心无比的自信与安宁。
(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