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涟源市围绕“一区三基地”发展定位,精准谋划、全面推进,从外引内育着手,有效破解人才引育难题,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筑巢引凤,让各类人才“引得进”
立足区域发展实际需求,发布“1+1”人才新政,实施“五大行动”“四项工程”,推动引才机制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拓宽引才渠道,积极开展招才引智专场活动引进事业单位人才159人,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服务月等企业招聘活动21场次,充分运用“人才超市”数智引才平台为企业引才聚才。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建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创新团队涟源农产品——食品加工工作室,湖南大学、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等8个专家团队服务企业发展,引入长沙等地44名学科骨干教师来涟支教,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二医院分别与涟源市人民医院、涟源市中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
精准施策,让本土人才“育得好”
着力盘活本地人才队伍,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提升人才队伍素质能力。提高企业家管理水平,组织44名企业管理人才赴华中科技大学研修,举办企业高管培训班3期。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开办乡村建设工匠、焊工、计算机、创业等技能培训130期,培训5000余人。举办涟源市“娄底·中部地区‘材料谷’重点建设项目”职工技能竞赛等活动10余场,开展“涟源工匠”评选,建设劳模创新工作室2个。培育高素质农民,举办各类专业培训15期,培训“田秀才”“土专家”1000余人。选派71名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传帮带,服务企业和专业合作社280个,培训农技人才2万余人次。建立16家“名师工作坊”,培育骨干教师队伍。
优化环境,让人才发展“行得远”
推动产才深度融合,积极实施“涟商回归”战略,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举办涟商园区行活动,聘请8名涟商为招商顾问大使,授予6家异地商会为涟商服务工作站,引进实体经济项目32个。强化创新创业载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级“小巨人”企业2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实施科技项目32个。积极落实人才政策,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兑现人才奖补227万元。强化人才服务,打造“陌上花开”“会聚良缘”等青年人才联谊品牌,协助落实人才住房保障18人、子女入学13人,组织136名技术工人进行疗休养。大力表彰先进典型,营造尊才爱才氛围,推出“才聚涟源 筑梦未来”涟源市专家人才风采展播系列宣传片,2023年评选表彰1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47名“最美医师”、275名优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