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邵阳市双清区狠抓人才这一社会经济发展关键因素,在全市探索实施“科技副总”这一柔性引才机制。2022年7月,双清区涉及医药化工、食品研究领域的首批“科技副总”正式上岗。目前,双清区积极探索“1234”工作法,持续推进“科技副总”专项计划,不断打造人才工作新亮点。
选树“一批标杆”,激发创新动力。为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和战略性支撑作用,在总结“科技副总”以往政策与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先进地区优秀做法,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和绩效考核制度,印发《双清区“科技副总”柔性引才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与各地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根据实施意见要求,对引进“科技副总”的年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征求服务对象意见,层层推选、严格选树,推选一批事迹突出、群众认可、对双清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副总”作为标杆予以表彰奖励,大力弘扬榜样精神,充分调动“科技副总”的创新动力,最大程度发挥科技副总的“能量棒”作用。
优化“两类服务”,确保安心履职。本着“优化服务”的原则,对“科技副总”服务企业情况、成效取得情况进行扎实调研、实时追踪,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一方面,优化工作服务。对预先报名的企业和专家进行双向深入调研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和相关领域发展状况,根据需求将企业与高校进行精准对接,展开互动考察合作;区人才办、区科工信局及用人单位对“科技副总”安排“一对一”服务专员,做到“键对键”快捷回复,随时了解专家需求,制定“服务清单”,及时反映人才需求、定期汇报人才工作情况,对“科技副总”开展的项目研究、技术研发推广等提供必要支持,引导“科技副总”每月到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他们在双清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另一方面,优化生活服务。用好《双清人才行动计划》《双清区人才引进实施细则》《双清区“科技副总”柔性引才工作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含“科技副总”在内的各类人才提供住房、交通、医疗保健、休闲等全方位的生活服务,确保物质精神“双丰收”,让“科技副总”更有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建立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机制,经常联系走访慰问、听取意见建议,积极为专家人才干事创业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解决“两头跑”的生活困难,以好的服务吸引更多的“科技副总”服务双清、助力发展。
打造“三种模式”,实现精准引才。依托合作项目,形成“项目+人才”模式。聚焦企业和产业技术需求、凝练项目,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与省市科研院所、高校精准对接、联合攻关,依托合作项目吸引集聚创新人才。双清区首批挂职“科技副总”累计协助企业申报项目7项,与高校达成合作意向15个,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9项。挂职玉新药业的王兮团队帮助该公司研究所成功完成地奈德原料药杂质的合成,正着力攻克解决光源穿透性及两种光源的布局等难题;挂职智迩康乳业的李林团队帮助该公司花生精深加工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效,企业引进花生新品种,推广种植新技术,培育了一批花生种植专业技术人才。通过项目引才,切实提升了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科研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搭建创新载体,形成“平台+人才”模式。坚持把创新载体建设作为建立引才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2023年,联合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一批高校与科研院共建创新平台,促进优秀人才和优质资源双下沉,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双提升。今年,将在此基础上,不断巩固院地合作成果,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对接,搭建创新载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开展科技创新,探索“成果+人才”模式。“科技副总”将科研资源与前沿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在政产学研合作、推动校企资源共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技术需求研发、加强研发机构建设、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等方面,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下一阶段,将坚持把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继续支持企业通过“科技成果+人才团队”的合作模式开展科技创新,鼓励双方签订技术开发合作协议,不断发掘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加速把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推动深度合作,实现“四方共赢”。打造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企业、“科技副总”四方深度捆绑的利益共同体,通过政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高校派驻“科技副总”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高校、人才与企业的多向互动,打造一个集人才、基础设施、政策等多方面的产业集群;“科技副总”为专家提供一块“试验田”,让专家从科学技术的研究者转化为实践者,将自己的科学研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验证应用,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成功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最终实现“四方共赢”。首批“科技副总”的成功陆续吸引更多相关产业链企业入驻双清区,推动该区从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创新型产业转变的脚步正在逐渐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