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娄底全面加强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硬核支撑。
以需求为导向,推动人才向新质生产力产业体系集聚。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人才密集区,发挥好招才引智大使、工作站、小分队作用,大力推进“娄智回娄”,将娄底籍在外、有娄底成长经历、与娄底有特殊感情的人才作为最有潜力的战略资源,积极引领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人才回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聚势赋能。坚持沉下去、育出来。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的需求,向下深耕人才培育沃土,加大名师、名校、名课堂引进培育力度,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机制方法,完善科研平台育才、重大项目育才等协同育人机制,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快培育卓越工程师和娄底工匠。坚持融进去、用起来。建立揭榜挂帅、项目合作、顾问指导、结对帮扶等灵活多样的用才方式,主动对接融入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完善研发孵化、产业协作机制,将长沙的人才优势和娄底的生态、资源、成本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创新要素充分集聚、有效利用、顺畅转化。
以改革为重点,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体系。克服“政府当家”惯性。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积极为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放权松绑,鼓励企业自主探索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前沿领域人才评价机制,赋予用人单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树牢“劳有厚得”导向。推动薪酬分配向承担新质生产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人员倾斜,探索股权分红、期权激励等方式支持人才自主创业,不断激发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活力,实现创新与创业“互相成就”,人才与事业“双向奔赴”。强化“精准服务”质量。精准对接人才成长发展全周期需求,坚持“人才集团”“人才超市”联动推进,迭代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让人才在娄安心工作、舒心生活、专心发展,逐步实现人才从“抢过来”到“抢着来”。
以转化为目标,打通形成新质生产力“最后一公里”。搭建高水平产业链创新平台。持续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人才链长”制度,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联动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上的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搭建高能级政校企协作平台。发挥好高校“策源地”作用,大力支持企业与市内外高等院校精准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专业+产业”“培养+就业”“科研+生产”等全方位融合,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良性循环,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搭建高层次合作交流平台。持续办好娄商大会、“名医健娄”活动,举办“名企兴娄”活动,促进人才、技术、项目深度对接,通过人才找人才、借力大腕物色大咖,加快形成“娄底成就人才、人才成就娄底”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