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桂阳县委编办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关于为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以机构改革为切入点,以机构编制和职能配置为着力点、以减负赋能增效为落脚点,着力打好深化镇街机构改革、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强化基层管理权限“组合拳”,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赋能增效,有效激发了基层干事创业活力。
深化镇街机构改革,着力为基层减负瘦身。一是优化机构设置。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聚焦乡镇(街道)主要职能,根据22个乡镇(街道)规模,分2个档次调整优化乡镇(街道)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设置,对常住人口在3万(含)以上的龙潭街道、舂陵江镇等5个乡镇(街道),限额为10个,即设为“五办三中心一站一队”;对常住人口在1万(含)至3万之间的黄沙坪街道、仁义镇等17乡镇(街道),限额为9个,即设为“五办二中心一站一队”,构建起简约高效便民的基层管理体制,以机构“减法”换取运行效能“乘法”。二是明晰权责清单。针对基层权责不对等问题,厘清乡镇(街道)与县级部门权责边界,以清单条目式的方式列出了基层党建、城乡建设、公共服务等七大领域的镇街职责任务清单和57项不应由基层承担的事项清单,基层履职从“属地包揽”转为“清单导向”,并将清单作为县直部门和镇街履职、监管、问责时责任界定的重要依据,有效防止了县直部门以“属地管理”名义向镇街基层乱派任务、乱压责任和任意甩锅,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三是规范机构挂牌。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挂牌的通知》,深入开展专项检查,集中整治“错挂”“乱挂”“不挂”“多挂”等现象,全县共撤销清理8个领域不规范挂牌12块,挂牌比例减少32%,推动依牌履职转向依单履职转变,提高了履行主责主业效能。
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全力为基层保障力量。一是合理调整人员编制。针对乡镇(街道)事权扩大而人员编制紧缺的突出问题,统筹编制资源,合理调整人员编制,持续开展“减县补乡”,把机构改革中精简下来的编制优先用于加强基层一线人员力量,全县先后3次从县一级事业编制总量内下放78个事业编制充实到乡镇(街道),用于农村规范建房、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岗位需求,切实强化基层一线用人保障。二是加大招录用编保障。盘活编制资源,调剂建立“编制周转池”,结合县情实际,会同组织、人社编制招录用编计划,加大从“五类人员”中比选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定向招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用编保障力度。近两年来,全县共有5名优秀“五类人员”通过比选进入了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38名,充实保障了基层工作力量。三是开展借用人员清理。认真开展借用人员清理清退和规范管理工作,全县共清退乡镇(街道)借调人员18名,清退学校教职人员26名,并划定三条红线,不准跨县域借用工作人员、不准从乡镇(街道)借用工作人员、不准从中小学校借用教职工作人员,切实严肃机构编制纪律,有效保障了基层工作力量。
强化基层管理权限,倾力为基层赋能增效。一是合理下放执法权限。推进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探索实施执法权下沉,按照“一乡镇(街道)一策”办法,完善审批服务执法事项权责清单,将基层治理迫切需要的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等领域的部分执法权合理下放到乡镇(街道),全县共梳理下放乡镇(街道)赋权事项30项,其中审批服务类事项18项、执法类事项12项,有效破解了“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的难题,极大提升了基层服务效能和治理效能。二是开展“五项权力”下放。强化乡镇(街道)管理权限,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的原则,赋予22个乡镇(街道)对县直职能部门派驻当地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对乡镇(街道)辖区内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建议权、对派驻机构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参与权、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权、辖区设施规划参与权等“五项权力”,切实提高基层话语权,真正做到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基层办。三是充分保障基层人事权。按照“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原则,探索出台了同一乡镇(街道)所属事业单位人员流动调配办法,赋予乡镇(街道)更加灵活的人事统筹调度权,实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效激发基层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