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永县坚持把加强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打好联络牌、培训牌、亲情牌,有效破解农村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学习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问题,确保农村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打好联络牌,架起“连心桥”。建立健全农村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全县9个乡镇分类制定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通过采取月更新、季调整的方式,全面掌握农村流动党员的流入地、流出地、从业地、居住地、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注重加强与农村流动党员的沟通联络,充分利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农村流动党员集中返乡契机,以集中座谈、入户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其思想状态、工作情况和生活状况。面向农村流动党员组织开展“我的家乡我来建”谏言献策活动,收集整理农村流动党员在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服务群众等方面的意见建议2781条,有效发挥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智库作用。
打好培训牌,补足“精神钙”。创新培训方式,以村(社区)党组织为单位,按照“内容精、方式活、效率高”的思路,通过“红色包裹”的形式为流动党员线上线下发放系列丛书,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离乡”“不断档”。加大线上培训力度,依托农村流动党员微信群,大力抓参训动员,明确“时间表”,精心绘制“作战图”, 着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用好用足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村级党组织书记力量,采取“1+x”结对帮学的模式,通过语音、视频、短信等多种方式及时提供远程指导服务,引导农村流动党员做好学前准备,合理安排生产生活,保障足够的学习时间,切实补齐农村流动党员教育“漏点”,推动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由粗放向科学的转变。
打好亲情牌,吸引“凤还巢”。坚持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组织开展“村级晚会”、“党员联谊会”等多种形式为抓手,全面加强农村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外务工就业,见多识广、信息灵通,懂技术,有资金,有门路的优势,把一些群众带出去务工增加就业机会,把在外面学到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销售模式因地制宜地带回家乡发展产业。近些年来,江永县农村流动党员累计引回能人1149人、引进项目2877个,带动文旅、生态养殖等多个产业、带富群众1.3万余人。同时,推动“流动党支部+商会”共建模式,充分发挥农村流动党员中的能人、贤人作用,通过组织开展“回乡创业”、“为民奉献”等活动,引导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建功立业,切实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