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国音乐记忆】盼望长大的童年 ——《童年》
内容简介:
罗大佑1954年出生于台湾的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童年,交织着父亲对他从医的期盼与他自己对音乐的热爱。高中毕业后,他遵从父亲的愿望考入医学系,并在毕业后进入台北一家医院工作。
内容简介:
罗大佑1954年出生于台湾的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童年,交织着父亲对他从医的期盼与他自己对音乐的热爱。高中毕业后,他遵从父亲的愿望考入医学系,并在毕业后进入台北一家医院工作。盼望长大的童年
——《童年》
罗大佑1954年出生于台湾的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童年,交织着父亲对他从医的期盼与他自己对音乐的热爱。高中毕业后,他遵从父亲的愿望考入医学系,并在毕业后进入台北一家医院工作。但是,对于音乐的热爱与坚持,让他最终放弃了医师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深爱的音乐世界中,成为一名职业音乐人。张艾嘉1981年发行的专辑《童年》,正是罗大佑成为职业音乐人后,以唱片制作人的身份完成的第一部作品。
《童年》这首歌曲其实早在1976年就已经开始创作了。当时的台湾流行音乐正处于“民歌运动”的盛行阶段。“民歌运动”是台湾流行音乐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它号召年轻人写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用音乐表达自己的看法,“民歌运动”使音乐的社会性达到了空前的高度。1975年6月,一个叫杨弦的年轻人在台北举行了一场“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演唱会上,他演唱了8首以诗人余光中的诗为词创作的歌曲,拉开了台湾“民歌运动”的序幕。杨弦和他创作的“现代民谣”,打破了台湾的流行歌曲以往枯燥的主题,以现代诗人的诗作为词,以大量西洋乐器的运用增加音乐的现代感,使作品简单平实、朗朗上口。虽然当时台湾的音乐界有一些质疑与指责,但是这种崭新的、融合性的“现代民谣”形式,深受歌迷的喜爱,也吸引了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音乐人,罗大佑就是其中之一。罗大佑在将近三年的时间里,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童年》的歌词与旋律结合得更加紧密,同时还能保留口语化的感觉。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的《童年》,节奏轻快,曲调上采用分节歌的形式,以同一旋律演唱了五段歌词。曾有批评的声音认为这样的旋律过于单调,但罗大佑认为,他所做的正是将这个单一的旋律通过不同的手法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
歌词充满浓郁的校园气息,“操场边的秋千上”“黑板上老师的粉笔”“隔壁班的那个女孩”“盼望着假期”等语句,生动地勾勒出真实的校园生活场景,以及天真无邪、充满好奇与幻想、渴望长大的童年时光。后来,当罗大佑将这首歌曲收录到张艾嘉的专辑《童年》中时,曾打趣地对张艾嘉说:“《童年》这首歌是被你抢去唱的。”张艾嘉当时心里想着:“手里有这么多好歌,少一首《童年》又能怎样?”但当她唱完这首歌以后才深深体会到,罗大佑的歌,除了他自己,没有人能表达得更好。
1982年,罗大佑发行了第一张个人专辑《之乎者也》。在这张专辑中,他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童年、漂泊、乡愁、爱情等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童年》这首歌曲也被收录其中。与张艾嘉演唱《童年》的天真无邪相比,罗大佑诠释的《童年》,以摇滚与民谣相结合的曲风,唱出了徘徊于童年与长大、幻想与现实矛盾中的无奈与思索,以及对已成过去的童年时光的追忆。
1984年,内地歌手成方圆以吉他弹唱的简单形式,再次唱响了《童年》,动听悦耳的旋律、写实纯粹的歌词,一下子唤起人们心中对童年时光的记忆,在听众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而《童年》这种民谣的音乐风格,也填补了当时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空白,并对后来逐渐形成的校园民谣产生了影响。
曾有乐评人对《童年》这首歌曲做出这样的评价:“如果说中国最伟大的诗是李白的《静夜思》,那么中国最让人无法忘怀的歌曲莫过于罗大佑的校园民谣《童年》了。”这首歌曲不仅成为罗大佑的代表作,也是校园民谣发展中的一座里程碑。
(倪笑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