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东县将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聚焦人才引进持续用力,围绕产才融合精准发力,不断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为聚力区域“中心化”、建设县域经济强县持续注入人才活力。
把好人才工作“风向标”
聚焦项目抓规划。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聚焦“一金一药两材三特”七大重点产业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出台《衡东县“十四五”人才行动规划》,明确时间点、路线图,构建以县城为中心,加快推动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抓好泵业智造、印章文化、化工等3大园区建设,统筹推进荣桓红色旅游、大浦航空、新塘土菜、杨桥温泉、三樟贡椒、吴集油茶等6大特色产业小镇建设的“1136”战略人才集聚高地。
聚焦“创客”建体系。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持续实施“罗帅故里党旗红,党员创客先锋行”农村党员“创客”人才品牌创建工程,县乡成立党员“创客”培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的党员“创客”人才培育体系,不断浓厚“创客”人才工作“一盘棋”氛围。
聚焦专家常联系。深化党委(党组)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立足实际,分层分类与专家人才联系对接,结合“四下基层”开展走找想促活动,推进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县委主要领导带队,定期走访慰问高层次人才,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困难问题,激发专家创新创业热情,提升高层次人才的获得感。
激活人才引擎“新活力”
扩大人才引进“朋友圈”。抓住与长沙市衡东商会合作共建机遇,成立产业人才工作站,围绕生态绿色食品、机械制造、印章制造、轻工建材、化工新材料、有色金属、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有的放矢、按需下单引进衡东籍在外优秀专业人才,加速集聚一批能够推动重点产业提升、催动骨干企业膨胀、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创新团队。
打好专才培育“组合拳”。围绕衡东土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举办土菜文化旅游节厨艺展示、比赛活动,发掘、扶持、宣传本土土菜名厨名师;成立衡东县土菜协会,以协会聚集土菜行业大咖,开展“厨艺论坛”“厨师交流会”等活动,邀请国内知名厨师来衡进行交流研讨、开展合作,扩大土菜行业影响力和吸引力,形成土菜人才聚集效应;建立衡东县土菜厨师技能培训学校、衡东县土菜党员“创客”孵化基地,培育厨师3000余名,2023年衡东县被评为全国“厨师之乡”。
实施乡村人才“雁矩阵”。选派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共66人赴17个乡镇服务60家企业,每季度对省市科技特派员日常工作进行规范考核管理,提升科技特派员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创业热情,让人才在乡村出新出彩。同时,依托人社部门创业就业技能培训项目、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和农业农村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项目,培育科技示范人才5600余人、新型职业农民人才8900余人。
提升人才引育“软实力”
全面优化引才环境。大力实施“智汇衡东”引才工程,县编办、人社、财政、医保等部门为人才引进提供便利服务、优化办理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做好跟踪落实,提升人才“落户”的办事效率。扩大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的招考招录比例,鼓励紧缺型人才回乡就业,对在外县工作的衡东籍公安、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工作人员实行“绿色通道、随调随办”政策。2023年,发放64张雁城英才钻石卡,建成人才公寓、员工宿舍、公租房等共计36.3万平方米,衡东一中通过绿色通道引进师范类硕士研究生5人,让人才到衡东工作顺心开心。
全面优化服务环境。大力实施“六大行动”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与衡东经济开发区签署产学研校企合作协议,打通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毕业生就业三个方面的堵点难点。申报市专家工作站,推荐优秀企业、优秀人才参加省市各类科技创新创业评选,在实践中集聚、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为进一步推进产学研联合,建设较为高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奠定基础。健全人才关心关爱机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部门职能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联谊活动,丰富人才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才在衡东发展安心尽心。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实施营商环境升级“一号改革任务”,打造“投资衡东,诸事亨通”营商环境品牌,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并联审批。在全市首创“百企评百岗”活动,用评议抒民意。设立“企业家接待日”,开展接待活动10次,接待企业42家,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双向奔赴”推动解决问题86个,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让人才在衡东创业放心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