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远县以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在湘首个科技小院落地为契机,坚持做好一个科技小院,带动一群农业产业,辐射一片农村田野,以科技小院助力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小县城引来了大项目
小县虽“小”,渴求人才、爱惜人才的氛围不小。宁远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中国农业大学在湘首个科技小院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栽好“梧桐树”。修订《宁远县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完善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科研支持等优惠举措,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园林式院士专家楼、“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楼、酒店式“人才驿站”,为人才来宁提供优越环境,为人才项目落户宁远打下坚实基础。
抛好“橄榄枝”。构建“一核两翼”人才平台,建立健全靶向引才、平台聚才、柔性引才、专家荐才、自主育才机制,不断拓宽引才渠道。县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前往北京,同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推介宁远,成功签约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项目。
引来“金凤凰”。把建设好科技小院作为重中之重,组织相关部门前往云南大理、河北曲周等地科技小院进行考察学习,邀请中科院、中国农大、湖南农大、湖南农科院、湖南烟草研究院等专家教授到宁调研选址,确定科技小院周家坝、麻池塘“一院双基地”模式。
小院落发挥着大作用
小院虽“小”,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农业强国的作用不小。宁远稻烟科技小院依托中国农大张福锁院士团队以及湖南农大的教育、科技、人才力量,在服务“三农”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用好平台聚合力。充分利用科技小院平台作用,形成了吸引各级各类专家人才和项目支持的强磁场,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省科协、省烟草局领导相继深入科技小院实地调研,积极争取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省烟稻轮作系统“五协同”等项目落实落地。
精准培育提效能。联合科技小院入驻团队深化“党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立足科技小院专业技能,为全县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骨干人员开展稻曲病、稻粒黑粉病防治、科学施肥等农业技能培训,实现从“简单培训”到“精准培育”的转变。针对畜禽规模养殖疫病问题突出,粪便处理方式落后的问题,小院扶持推广“干湿分离、粪便制肥;节水养殖、废水回用;沼气净化、沼液施肥;种养结合、设施配套”的循环生态养殖技术,发展循环经济。针对作物病虫害普遍的问题,小院通过构建专业化的病虫害防治系统,改变以往农药使用不当的问题,提升农药整体利用率,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
“四零服务”助振兴。小院入驻师生把课堂和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以“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四零”模式,为农民提供土壤改良、品种选育等科技培训和服务,帮助解决施肥过多、疫病虫害、水稻倒伏、无效穗粒等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加强与科技特派员、农业小分队等本土农技人才的科技交流,带动技术创新和进步,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
小乡村孕育出大产业
小村虽“小”,产业发展的潜力和能量不小。宁远始终注重发挥科技小院和技能人才作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创新培育焕发新活力。依托稻烟科技小院,推进“稻烟轮作”高产高效示范与水旱轮作模式,积极推广“功能水稻”等农业新品种,发展高档优质稻30万亩,大力打造“九嶷素米”“九嶷金叶”区域公用品牌,让农业传统产业换发新兴活力,宁远被评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产研合作激活强引擎。采取技术引进、项目引进、课题引进等形式,吸引掌握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入驻,通过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围绕水稻、烤烟、油茶等优势农作物开展单项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持续推进科技兴农,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引进人才赵玉华打造的再生稻示范点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湘南地区道地中药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合作帮扶蹚出共富路。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深入推进“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能人带贫困户”模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6个,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5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1家,用新型经营主体的“大手”拉起脱贫人口的“小手”,实现帮扶带动、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