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业,人才为先。近年来,湘潭县始终将教育作为培育青年人才的重要手段,强化“四个突出”,将全县教书育才质量推上新的台阶。湘潭县一中作为湘潭地区青少年人才培养的领航者,探索出县域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县一中范式”。
突出创新引领 夯实办学之本
把创新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举措,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力量。创新办学模式。学校2017年主动承办湖南省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围绕“办出特色、办成品牌、办出军魂”的建设目标,把办好海航班作为重要工程来抓,全力打造海航品牌。截至目前,已培养四届海航毕业生,向海军航空大学输送78名海军航空飞行学员,其中6人分别获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海军航空大学“双学籍”联合培养飞行学员资格,出飞率居全国前列。创新育人模式。创办“钱学森实验班”,从招生选拔、学制安排、资源整合、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渠道着力,探索研究型人才及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为深化成果,采用“前三年攻竞赛、后两年备高考”的“3+2”贯通培养模式,面向全县选拔50名具有数学天赋、综合素质强的优秀学生成立“丘班”,提前两年进行培养。在入选2023年度湖南省“英才计划”的75名培养对象中,“丘班”占7人(全市10人)。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推进高中学科“五思”(自学存思、问题导思、情境拓思、对话启思、评价反思)教学,形成独具特色的“五思”思维教学模式,“普通高中‘五思’学科教学改革的六年探索与实践”在全市第六届基础教育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
突出队伍建设 锻造卓越之师
师资队伍是提升育才质量的关键,县一中把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培育人才的“一号工程”抓牢抓实。分层分类培养。对科研、青年教师、名师、奥赛队伍进行分类培养,让45岁以上的教师争做教育专家,争评正高、特级;让35-45岁的教师成为研究的主力军,争做学科带头人、教育名师;让35岁以下青年教师挑起“杏坛之星”等活动的大梁,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负责任”的教师队伍。强化奖教奖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多方筹措,设立“卓实”教育基金,吸纳基金近1800万,对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科研之星等进行奖励,做强学校发展的“动力工程”。涵育师德师风。精耕“学校引导”“师师互促”“师生共情”三大平台,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总队”,倡议全体老师开展义务辅导等活动,得到《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广泛报道。通过以上举措,近三年有7名教师获国、省“五一劳动奖章”、省优秀教师或省教学能手,40多名教师在国省市赛课活动中取得佳绩,40多名教师获评“杏坛之星”“金牌教练”荣誉称号。
突出科研兴校 筑牢教学之基
学校从学科竞赛、教育研究等方面入手,成立研究室,打造研究型高中。做强学科竞赛。着眼于国家战略需求,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建设科技创新实验室,组建竞赛团队,配备20名金牌教练,培养一批学有专长的竞赛人才。近3年来有25人获得省一等奖,其中有3人进入省队,已获两枚国家级银牌。做实教育研究。强化课程和课堂研究,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创新思维,切实提升教学质量。《高中数学思维教学研究》获得市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卓实教育”促进高中德育高质量发展案例》入选湖南省首届基础教育创新案例。
突出以德为先 培养综合之才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着力培养思想纯良、道德高尚、发展全面的新时代青年。狠抓思政教育。针对传统思政课教育存在的“内容形式性”“学习应付性”等问题,从课题研讨、教师研修、教学比武、名师培训、优质教学资源开发五个方面统筹推动思政课改革,以发挥思政课程的最大德育效能,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狠抓社会实践。开设“线上家长学校”、安排假期亲子实践等,促使家长更新家教理念和方法。通过“邀进来”和“带出去”,实现校社共育。比如带领学生到湘大的物理实验室、岳麓书院、毛泽东纪念馆、彭德怀故居、中车集团研究所等地方研学实践。狠抓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学生艺、体、美、劳全方位培育,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节、校园歌手大赛、科技创新、劳动技能比拼等各类活动,让“尚德、善思、强体、悦美、乐劳”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通过努力,学校成功创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去年以来有31名学习获省“优秀学生”“省级三好学生”等荣誉,19名学生在省、市艺体类活动中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