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中方县按照“一站多点、一核多元”的模式,围绕“培根”“铸魂”“赋能”三项工程,建强青年人才驿站,搭建青年人才活动主阵地,着力打造上下联动、内外互通、政企共享的青年人才服务体系。目前,已建成1个总站、14个分站,在延伸青年人才工作布局、实现青年人才阵地前移、贴近青年人才需求的探索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伐。
创新组织设置
突出体系化,打造阵地集群。在团县委设立总站;以乡镇、行业系统、两新组织和中方籍成功人士在外创办的企业商会为单位设立分站。其中,乡镇青年人才驿站由乡镇党委书记任站长,乡镇组织委员、团委书记任副站长,从乡镇现有编制人员或村(社区)“两委”干部、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中择优选配适量专职工作人员;行业系统青年人才驿站由行业系统主管部门负责人任站长,分管人才工作的领导任副站长,从部门现有编制人员或下辖单位在职人员中择优选配适量专职工作人员;两新组织和驻外青年人才驿站由企业出资人或负责人中的党员任站长,行政人事负责人任副站长,从在岗人员中择优选配适量专职工作人员。
突出规范化,构建长效机制。研究出台《中方县青年人才驿站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按照“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由设站单位负责日常管理运行,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工作例会、联系走访、问题收集、信息反馈、依法办事等“六项工作机制”,实行工作清单制和星级考评管理,确保各青年人才驿站有序高效运行。
突出精细化,做优管理服务。以各青年人才驿站站点为单位,建立本土人才信息库和在外人才信息库,纳入青年人才信息640条,根据青年人才专长和特点分门别类组建青年人才活动小组30余个,落实分类跟踪管理服务措施,创新性地开展小组特色学习讨论和实践活动,有效促进青年人才个性化成长、差异化成才。
健全培养机制
“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实施“校企、校地、校站”结对共建,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医药学院、怀化学院、市农科所等院所签订长期合作框架协议,定期开展理论教学、技术授课、基地实训等,全面提高青年人才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坚持在乡土一线、业务岗位、重点项目、规模企业、产业基地锻炼识别青年人才,设立“青年人才服务先锋岗”,对青年人才分批开展轮岗锻炼,通过实践锻炼提能铸魂。
“导师帮带+擂台比武”。采取“联席会成员导师+专业技能导师”的双师培养模式,从县级师资库遴选导师128名,每月结合活动日开展理论授课和技术培训,每季度开展一次理论知识竞答和实操技能比武,综合评定前3名和后3名,对1年3次综合评比靠前的进行表彰奖励。
“内外联动+成果转化”。鼓励青年人才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邀请在外青年人才开展结对联谊共建活动,共同服务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其中,铁坡镇青年人才驿站成员与怀化学院、市农科所、怀化市检验检测中心共同组建产业联合帮带党总支,推动建成800m³仓储冷库,实现金秋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7万元。
搭建创业平台
释放“头雁效应”。依托南方葡萄沟酒庄、康润农业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青年人才科技服务示范基地”20个,先后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各类培训班14期900人,建立3000余人的乡村振兴人才库,新培育农村实用青年人才400余人、农村电商青年人才186人、青年田秀才土专家109名,乡土青年人才成长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激发“群雁活力”。坚持将“人才链”建在“产业带”上,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立中方镇酥脆枣基地、龙牙百合基地、桐木镇华汉茶庄、半界“十里桃园”、铁坡镇香稷黄桃、活龙冷链仓储等十大青年人才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吸引种植、物流、销售、电商等优秀青年人才返乡创业。
营造“留雁生态”。坚持优先保障人才投入,安排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300万元,分类推进多元化人才奖励性政策,兑现落实人才奖补资金60万元,对自主培养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和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才进行专项资金奖励。对在外高知青年人才通过点对点联系、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建立固定联系,以聘任为“荣誉村长”、推选为“两代表一委员”等方式吸引青年人才为家乡发展献计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