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化县坚持“适度倾斜、统一调配、梯队管理、重点培养、跟踪考察、择优使用”原则,狠抓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四类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着力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管理水平、提升干部干事创业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拓宽渠道“选”,精准识别发现。坚持突出实在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抓紧储备、培育、选拔、使用一批“四类干部”。建立200人左右动态调整的科级后备干部库,实行一年一考察的动态管理机制,对不符合后备资格的及时进行调整,对党性强、作风正、有潜力的及时充实进来。进一步拓展“四类干部”来源渠道,在年度班子考核推荐优秀干部的基础上,实行县级领导实名推荐、单位党委(党组)书面推荐与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实名推荐相结合,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选调生、重点中心工作专项推荐等制度。落实推荐负责制,实行“谁推荐谁负责”,扩大推荐范围,提高推荐质量。2023年共推荐优秀年轻干部106名、女干部66名、少数民族干部13名和党外干部23名。
靶向量身“育”,打通成长路径。建立“五个一线”培养锻炼制度,通过挂职锻炼、跟班学习、交流轮岗、提拔任职等形式,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到党建一线、乡村振兴一线、发展一线、民生一线、稳定一线砥砺品质,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服务基层群众和推进经济发展的能力。根据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结合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突出培训经济管理、招商引资、城镇开发、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等安化发展急需的知识。把“四类干部”作为重点培训对象,有计划地安排500多名“四类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严格落实安化县干部教育主体班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办法,综合党校主阵地培训、外出专题化培训、高校合作培训、网络在线学习表现,将学分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有效增强了教育培训实效,提高了“四类干部”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
严宽并重“管”,激励担当作为。出台县委组织部机关党员联系服务基层党组织工作方案,坚持县委组织部领导分片定向联系机制,了解“四类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和要求,对个别干部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打招呼、多提醒、多帮助。推行立体式考核评价机制,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每年对“四类干部”履职情况进行一次重点考核,详细掌握各方面表现。对已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四类干部”,通过廉政谈话、思想政治教育、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加大监督力度,实行跟踪管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建立组织、统战、民宗、妇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五个共同”协调机制,共同制定工作政策、共同抓好教育培养、共同开展调查研究、共同组织干部考察、共同联审把关,不定期召开“四类干部”座谈会、交流会,了解思想动态,交流好经验好做法,共同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优化结构“用”,确保有为有位。始终坚持立足长远、统筹兼顾的原则,将培养选拔“四类干部”摆在重要战略位置,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三确保两注重一优先”原则,加强培养、储备、任用等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联接。充分考虑“四类干部”的专业优势,确保在基层有位置、在机关有舞台、参政议政有席位,在领导班子配备和后备干部选拔时注重“四类干部”的比例,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近三年来提拔重用“四类干部”285名,其中优秀年轻干部178名,女干部75名,党外干部26名,少数民族干部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