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走基层丨奏好“四部曲”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长

文章来源:  时间: 2023-08-30 16:47

近年来,益阳市大通湖区河坝镇党委政府聚焦中央一号文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归集资源攒家底、觉群同心开辟新路、联营联建增收益、汇聚民智促乡风“四部曲”,千方百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22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74.3万元,村均43.12万元,同比增长15%。

归集资源攒家底。丰富的土地资源是河坝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第一要素。一是土地清理。开展国有农用地清理整治和农村集体“三资”清查专项行动,依法依规清理收回集体土地1.9万亩,进一步夯实村集体发展潜力。二是归集成片。以土地集中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为突破口,引导村民以转包、互换等形式将土地集中连片,破解“农户有田不愿种、大户想种没有田”的窘境,同时集中流转比农户分散流转每亩价格高出100-200元,提升土地增值功能和流转租赁收益,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三是规模发展。引导村民将承租土地委托村集体统一流转,整理归集边角余料土地,让小田变大田、闲田变忙田、差田变良田,吸引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竞相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近年来,万亩粮食示范片、千亩脐橙示范点、大闸蟹出口基地、蔬菜加工基地、水稻烘干中心相继建成,农业机械化规模高效生产,土地规模化生产效益凸显。

党群同心辟新路。“同心同德、另辟蹊径”,寻找转型升级的路子。一是群策群力,挖潜发展沟渠经济。镇党委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访谈群众、征集意见建议等方式,形成大力发展沟渠经济,向闲置土地要效益的决议。一方面由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引导村民将种植在耕地上的果苗,移植到房前屋后闲置土地,2023年,老河口村率先实现沟渠经济林全覆盖;另一方面与专业苗木公司合作,在路边渠边、房边的荒边隙地上种植经济苗木,实现保护耕地、美化村庄、集体增收一举多得、合作共赢,预计3年后全镇沟渠经济增收200万元以上。二是高位推动,转型发展生态养殖。2018年开始,大通湖水环境治理受到中央到地方高度关注,如何实现治湖与致富双赢是迫在眉睫的命题。在区委指导下,镇党委政府充分调研,瞄准“大通湖大闸蟹”这一金字招牌,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水草+螃蟹”生态养殖产业。目前,全镇共有大闻蟹养殖面积6732亩,预计年底产值近亿元,带动3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

联营联建增收益。建立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和村民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集体和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一是土地入股。2018年,王家湖村引进古农中草药材公司,发展吴茱萸、香泡等名贵药材产业,吸纳30多名村民就地务工,带动10户村民种植药材30亩,亩平均收入可达6000元。同时,村集体归集沟渠路边闲置土地入股,按“三七分成”委托贫困户培管,进入盛果期后,村集体年收益3万元。二是资金入股。2022年,农乐垸村与返乡创业青年刘凤共同成立农悦安食品有限公司,村集体投资占股51%,进行卜豆角等农产品深加工,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当年村集体分红1.2万元,今年预计增收25万。三是村社合作。2022年,农乐垸村与忠平农机合作社合作,采购数量多.品类全的农业机械设备,为附近农民提供水稻全产业链机械化服务,村集体收入2.5万元。

汇聚民智促乡风。“取之于民、惠之于民”,发展的根本在于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一是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加大村内基础设施、公益性岗位及其他公益事业的投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断美化村容村貌,为村民提供更加美丽、和谐、生态宜居的环境。二是创新群众自治制度。结合党员积分管理与道德档案建设,把群众平时表现纳入村级道德档案,作为今后村民或子女升学、入伍、提拔等政审的重要参考依据,提升党员群众共创乡风文明的自觉性。三是示范引领弘扬正能量。在中秋节、重阳节、七一等重要节日,评选出两百余名最美媳妇、最美婆婆、最美公公、最美家庭、优秀学子、优秀党员、优秀村民联户代表先进模范,营造积极向上的文明新风尚。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