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丨“333”工作法推动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走实走深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3-08-15 17:34

今年来,桑植县利福塔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333”工作法,着力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努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推动村(居)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持续走深走实,切实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严把“三道关口”,增强队伍素质。始终严把“选、育、管”关键环节,不断深化村(居)民代表队伍建设。一是把好代表“准入关”。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推选政治素养好、群众基础好、服务意识好、身体状况好、村情民熟好的“五好”村(居)民担任村(居)民代表,引导、鼓励和支持村两委成员、法定村(居)民代表、联户党员、网格员等人员参选,整合各方力量。同时由组织部门牵头对代表资格进行联审,合格后由乡镇颁发统一印制的代表证书,全镇535名代表均通过审核,持证上岗。二是把好代表“培育关”。结合理论武装、履职所需,镇党委制定详细完善的村(居)民代表学习培训计划,对村(居)民代表开展一次集中培训,主要培训党策国策、法律法规、生产技术、沟通技巧等内容,切实增强代表责任意识,全面提高代表履职能力。三是把好代表“考核关”。建立积分管理制和履职评比制,对表现优秀、群众满意度高的村(居)民代表,镇党委予以适当表彰奖励,在纳入村(社区)后备力量、党员发展、“两代表一委员”推荐方面优先考虑;对不胜任不称职等不宜继续担任村(居)民代表的,责令主动辞职或依法罢免,坚决维护村(居)民代表队伍的实干性、纯洁性。

建立“三项制度”,推进规范运转。坚持以制度管理为抓手,强化村(居)民代表责任意识、身份意识和服务意识,引导督促代表积极履职。一是建立“经常性”沟通联络制度。发挥代表“人头熟、关系近、情况明”的优势,采取“线上+线下”“微信联系+日常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户每月上门走访不少于1次,一般户每季度上门走访1次,充分利用“屋场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载体,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化解隐患矛盾。二是建立“闭环式”民情处置制度。根据村(居)民代表收集问题的难易程度实行分级分流、自治共治相结合的处理方式。镇党委与各村(居)“两委”每月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对简易问题快速解决,对复杂问题和共性问题及时上报、主动对接、跟踪反馈,按照首问负责制形成工作闭环。截至目前,累计发现安全隐患29个,为民办实事事项331个。三是建立“擂台赛”履职评议制度。村(居)民代表采取适当方式每年向推选其当选的村(居)民进行1次述职,向“两委”报告年度履职情况,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村(社区)“两委”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村(居)民代表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同时由联系农户对村(居)民代表进行满意度测评,对群众意见较大的代表经调查核实后及时处理。

履行“三员职责”,抓实联系服务。结合基层实际,注重引导村(居)民代表发挥政策宣传员、民情联络员、矛盾调解员的“三员”作用。一是让政策宣传提神醒脑。村(居)民代表带头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上级政策法规,传达村(居)民代表会议和村(社区)“两委”决议,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基层治理。二是让民情联络走心走深。村(居)民代表积极了解收集所联系户社情民意,特别是加强对低保户、五保户、监测户等特殊群体的日常联系,将村(居)民关注的急难愁盼事项问题,及时反馈村(社区)“两委”,并提请村(社区)“两委”及时进行研究处理。三是让矛盾调解高质高效。村(居)民代表带头遵守党员公约、村规民约和道德合约,抵制黄赌毒等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协调解决邻内的各项矛盾纠纷,推进基层乡风文明建设和法治社会建设。今年以来,各村(居)民代表开展公益服务活动122次,各类政策宣讲活动和移风易俗宣讲活动66场,累计调处家庭纠纷、邻里纠纷69起。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