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文学记忆】没有大国崛起,何 来小民尊严 ——何建明《国家——2011·中国 外交史上的空前行动》

内容简介:

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你会因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或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而感到自豪。不过,这些都是你在安稳生活中的数据体验。
详细内容

????_20220628150905????.png

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你会因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或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而感到自豪。不过,这些都是你在安稳生活中的数据体验。可当有一天你漂泊异国他乡,身无分文,身处枪林弹雨,在死亡线上挣扎,你的国家不顾艰难险阻带你回家,这时的你是否会更加明白“国家”这个词的意义和重量呢?

作家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国家——2011·中国外交史上的空前行动》(以下简称《国家》)以2011年那场史无前例的“利比亚撤侨”为创作中心,首次从外交官的视角出发,详细而真实地记录了我国政府如何迅速而高效地将35860名侨民从那场动乱中安然带回自己祖国的事件。这也正好印证了何建明在创作《国家》时的初心,“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国家,你还会有什么?如果没有了自己的人民,国能是什么样?”

对何建明来说,创作《国家》是一件既紧迫又重要的事情。从收到外交部的邀请到创作完成,这中间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因此,一接到写作任务,何建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广泛地收集资料,进行实地调研,对那场动乱中的50多个事件亲历者进行深入的采访。何建明坦言,在采访和记录这个外交事件时,自己被外交官们无私而坚强的精神所感染。不论是高层领导为了保护同胞安全时的临危不惧、外交人员在处理各种外交事项时的唇枪舌剑,还是“特别行动小组”亲临一线的舍生忘死,这些都令何建明感动不已。

在对外交官的采访过程中,何建明才了解到外交官这样一个群体的真实工作状态。外交官是一个看似风光的职业,其实,我国大多数的外交官一直都处在充满战乱、疾病、高海拔、高温、饮用水困难等艰难的环境中为祖国保驾护航。因此,在创作这部作品的过程中,何建明总是会想起周恩来总理任外交部部长时对外交官的定义:不穿军装的“文装解放军”。他曾提道:如果是参战的解放军,他们每人手中都应该有武器;然而,身为“文装解放军”的外交官,他们不能随身带武器,他们只能用血肉之躯和一颗忠诚于国家的赤诚之心去迎接枪林弹雨下的战斗。

创作《国家》对何建明来说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国家》这部作品横跨了的黎波里、班加西、塞卜哈、米苏拉塔、伊斯坦布尔、雅典等多个地区,需要在全球视野下来述说中国外交部解救侨民的故事。而如何驾驭“外交”这一本身就具有神秘性的题材,以及如何书写正在世界面前崛起的中国形象,这都是摆在何建明面前的大难题。

为了准确地再现“利比亚撤侨”事件,何建明采用了“国家叙事”这个大的视角。与一般文学作品中所展示生硬、简单、死板的“高、大、全”的“国家叙事”不同,何建明以人物和故事为核心,用紧凑而合理的结构展现了中国外交部近乎完美的撤侨行动。何建明表示:今天的中国所做的许多事,不仅展现的是一个崛起大国的形象,而且有的事件本身就具有国际意义,我们作为叙述者和记录者,应当有世界视野,有时代和历史的高度。

至今,距离《国家》的出版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可在何建明的心里依然久久不能忘记自己在采访时听到的一个细节:在一个边防关口,当地警察扣住了几十名中国工人,车辆也被没收,理由是他们没法证明这些人都是中国人。如何证明?撤侨工作组人员灵机一动:他们都会唱中国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工人们唱得声情并茂、高亢昂扬,利比亚警察被镇住了,在国歌声中,他们顺利过境。何建明认为“这些鲜活的故事是文学家写不出也编不出来的”。

《国家》这部作品向我们诠释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的真谛。何建明以史学家的气度和诗学家的气质书写了祖国与人民血脉相承、骨肉相连,家国一体的真挚感情,“没有大国崛起,何来小民尊严”。

(杨颖)

【人物档案】

何建明

1956年出生,江苏苏州人,作家。现任茅盾文学院院长。其代表作有《共和国告急》《落泪是金》《国家行动》《部长与国家》《国家——2011. 中国外交史上的空前行动》等。

曾荣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获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和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

主编/白烨 副主编/卓今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