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国文学记忆】时代楷模的颂歌 ——穆青、冯健、周原《县委书记 的榜样——焦裕禄》
内容简介: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1990年7月1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写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多年来,习近平始终强调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先后3次到兰考视察。
内容简介: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1990年7月1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写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多年来,习近平始终强调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先后3次到兰考视察。时代楷模的颂歌 ——穆青、冯健、周原《县委书记 的榜样——焦裕禄》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1990年7月1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写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多年来,习近平始终强调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先后3次到兰考视察。他曾动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禄同志事迹教育成长起来的,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而令焦裕禄这个名字一下子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的,则是一篇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发表于半个多世纪前的作品,所产生的影响,至今没有丝毫的减退。焦裕禄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人们依旧牢牢记得他,“焦裕禄精神”早已成为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说起来,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年代,那个年代需要一篇振奋人心和打动人心的通讯,而那个年代里出现的焦裕禄,正是能振奋和打动人心的最典型的先进人物。当时,我国在经历“大跃进”运动和三年困难时期后,1961年实行新的方针政策,国民经济开始复苏,人民群众蕴藏着一股百折不挠、不断奋进的坚韧精神。为了弘扬这种精神,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穆青决定写一篇通讯。穆青需要寻找一个新闻素材,最后,他将目光盯在河南这片土地上。这里是他的故乡,他熟悉这片土地,也熟悉这里的百姓。穆青带着同事冯健赶到河南后,果然从新华社驻河南的同事周原那里得到一个线索:在河南东部地区,有一个兰考县。该县的一位县委书记,深受当地老百姓爱戴,在开展“除三害”的斗争中因积劳成疾病逝!
穆青意识到这是他需要抓住并仔细了解的时代先锋,他感受到他需要弘扬的精神就在这个先进人物身上。1965年12月17日上午,穆青一行赶到兰考县委大院,召开了座谈会。会上人们都述说了有关焦裕禄的事迹,说者不时哽咽,听者阵阵啜泣。此时的穆青也不禁潸然泪下,他再也坐不住了。第二天上午座谈时,记者们哭得实在受不了,只好休会。时年44岁的穆青动情地说:“我参加工作 28 年,很少哭过,这次被焦裕禄的事迹感动得流了眼泪,焦裕禄的精神太感人了。”
兰考成为穆青一行人情感无法承受之地,他们在这里吃不下、睡不着,开口就想哭,去哪儿都流泪。最终,穆青决定,离开兰考,去距此地最近的开封写稿。他们来到开封后,穆青、冯健、周原三人各把一头,写通讯、配评论、赶社论,夜以继日地干了起来。
在穆青看来,这篇稿件成功的关键之处,是提炼出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主题,并以这个高度来表现焦裕禄的思想风貌,不能把焦裕禄简单地写成一部“好人好事录”。
于是穆青决定,在周原等人的基础上,自己亲手对稿件进行修改。就这样一直改到第9稿,穆青提炼出了整个报道的灵魂:“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周原起草稿中的一句话,也是穆青最为欣赏的一句话。最后在稿子基本完成后,穆青让周原把稿子带回兰考,在县委常委扩大会上朗读以征求大家的意见。除了订正几个人名、地名外,大家都表示通讯里所写的事实是准确无误的。
1966年2月7日上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由穆青、冯健、周原三人合作撰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通讯一经播出,立即在全国引起震动。一批批记者、作家、画家,成千上万的干部、工人、学生,都奔向了兰考。根据形势需要,新华社河南分社决定暂迁兰考;铁道部门决定,陇海线的列车一律在兰考站短时停靠……为报道一个典型人物,新闻机关搬到现场办公,铁路运行秩序做出调整,这在中国新闻史上恐怕也是不多见的。焦裕禄的典型事迹所产生的巨大效应不仅在当时,更重要的是整整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成为人们心目中永垂不朽的典范。
(苏大平)
【人物档案】
穆青
1921年出生,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其代表作品有《管得宽》《一厘钱精神》《九龙江上抗天歌》《驯水记》《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
主编/白烨 副主编/卓今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