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江县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个主题主线,在基层党组织中深入开展以“党支部亮旗帜、组织生活亮规矩、党员示范亮身份、党建阵地亮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四亮”创建活动,让党员形象更有亮光、发展成效更显亮色、群众生活更加亮堂。
健全机制,凝聚“四亮”创建向心力。紧密结合平江实际,精心制定方案,形成“支部领创、党员争创、上下同创”格局。内容具体化。针对村(社区)、两新、机关和学校等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特点和党员实际情况,分类明确创建内容,细化工作任务,突出活动重点,防止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责任体系化。建立党员县级领导联乡镇和县直单位、党委(党组)班子成员联支部、党支部成员联党小组的县乡村三级联系机制,制定三级书记抓“四亮”创建责任清单,构建整体联动、三级联创责任体系。考核制度化。将“四亮”创建作为全县年度综合绩效考核重要指标,纳入乡镇(街道)、行业系统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重要内容,与评先评优紧密挂钩,推动活动走深走实。
夯实基础,增强“四亮”创建支撑力。坚持抓住基本、打牢基础,为创建活动提供有力支撑。拓展党建阵地。县财政2022年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村民服务中心33个;常态化开展牌匾清理整治行动,累计清理牌匾3002块;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选聘191名“金融村官”,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真正服务到群众家门口;高标准打造“暖心驿站”“幸福食堂”等便民服务场所32个。强化队伍管理。为全县农村党员户挂牌亮身份,倡导政策理论先学、发家致富先干、文明新风先树、生态环境先护、困难群众先帮、公益事业先行;依托县委党校成立乡村振兴党员培训学校,择优选派25名乡村振兴指导员、精选百名党员专家和专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云上课堂”“云上会议”等线上平台,丰富流动党员组织生活。严格组织生活。由县委书记带头,全体党员县级领导干部每年“七一”期间到所联系的脱贫村参加一次组织生活;组织县直驻村帮扶单位、联村企业与村(社区)党组织结成党建联盟,推动城乡结对共建;以“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举办“党课人人讲”系列活动,拍摄23个党员教育短视频,编印“12+N”必看选看党员教育片,推动组织生活提质增效。
融入中心,焕发“四亮”创建生命力。把党支部的旗帜和党员示范作用亮在促进发展和服务群众第一线。在产业发展中打头阵。在工业园区设立党员示范车间和示范岗356个,组建“红色管家”队伍16支,党员干部广泛参与“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引进项目102个,引资超200亿元;推动红色资源与旅游产业加快融合,打造红色教育基地11个,在景区设立“身边党员”公示牌,以党旗红助推文旅火;以“三联一创”为依托,开展“一企联一村”活动,组建乡村振兴产业车间106个,推动支部领办、党员创办合作社328家,打造“万亩金银花”等规模产业基地12个,2022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41.7%。在基层治理中当先锋。扎实抓好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广泛开展“启明星光·党员就在你身边”活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1308支,2.1万名村(居)民代表活跃在群众中间,听民意、解难题、促和谐。组织1.6万名党员结对联系2.3万户脱贫户、2206名党员结对帮扶2312户监测户,全力防范规模性返贫。在乡风文明中走前列。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党员进社区、共创文明城”活动,9106名在职党员进社区、办实事;深化“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党员带头整治违建墓地3018座;开展“党建+家风”建设,将党的领导贯穿于乡风文明全过程,梅仙镇三里村入选全国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