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国文学记忆】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汪国真《山高路远》
内容简介:
2018年5月14日,69岁的登山家夏伯渝穿戴着义肢,成功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的双腿是在1975年攀登珠峰时失去的,当时登山队遇到危险,夏伯渝把睡袋让给队友,双脚因此严重冻伤,被迫截肢。
内容简介:
2018年5月14日,69岁的登山家夏伯渝穿戴着义肢,成功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的双腿是在1975年攀登珠峰时失去的,当时登山队遇到危险,夏伯渝把睡袋让给队友,双脚因此严重冻伤,被迫截肢。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汪国真《山高路远》
2018年5月14日,69岁的登山家夏伯渝穿戴着义肢,成功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的双腿是在1975年攀登珠峰时失去的,当时登山队遇到危险,夏伯渝把睡袋让给队友,双脚因此严重冻伤,被迫截肢。40多年来,他念念不忘登顶珠峰,多次发起冲击,但均告失败。这次终于登顶,不仅圆了夏伯渝的梦,也让他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并荣获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年度最佳体育时刻奖。夏伯渝的事迹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并不约而同地引用了汪国真诗作《山高路远》中“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两句诗。
这首诗是汪国真诗歌的经典代表作,创作的初衷是致敬全世界第一个从珠峰北坡登顶的女登山运动员潘多。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九人中有一名女队员叫潘多,作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她的壮举感动了汪国真,让他挥笔创作了这首《山高路远》。40多年后,夏伯渝老人用他的精神,再次为这首诗写下了一个坚实的注脚。
《山高路远》这首诗抒发的是进取、执着、乐观、自信的情感,表现了青年人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抒情方式上,它不像当时流行的“朦胧诗”靠含义艰涩的词句,甚至夸张变形的意象寄托情感,而主要靠形象的议论抒发感情。这首诗成功地将抽象的思考化作新颖而美好的形象,在形象的议论中暗示情感,给人以鼓舞和健康的精神引导,博得了广大青年的喜爱。汪国真的诗以青年人为读者群,他的诗写得清纯、洒脱、优雅,且带哲理意味和思辨色彩,给当时“朦胧诗”盛行的文坛带来一阵清新的风。
在20世纪整个 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汪国真和他的诗成为文化符号,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汪国真热”:他的诗集被列为十大畅销书;90年代初期,北京的高校里出现汪国真诗歌演讲热潮。这些甚至被媒体称为“汪国真现象”。对于这一现象,评论界意见不一,不少人认为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但缺乏足够深度。
面对这些评价,汪国真没有争辩。在2013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的演讲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引用了汪国真的诗作“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以此坚定地表达向世界重申中国爬坡过坎、闯关夺隘的改革决心。得知这个消息后的汪国真十分激动,他觉得习近平主席能背下自己的诗,已经说明了一切。
1956年6月22日,汪国真出生于北京,在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了一名工人。恢复高考后,他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从普通工人一跃成为令人羡慕的大学生,汪国真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在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热爱生活,尤其钟情于诗歌创作。当他的组诗《学校的一天》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后,汪国真更加饱含激情地投入诗歌创作中。
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出版社当文字编辑,在业余时间总是笔耕不辍,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创作了《我微笑着走向生活》《热爱生命》《感谢》等一系列积极、富于激情的诗歌,在那个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而人们精神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帮助很多迷茫的学生、苦恼的军人、病痛的患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陪伴了一代人的青葱岁月。
进入21世纪,汪国真的一些散文和诗歌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课本,这让他非常自豪,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
汪国真是一位勇于攀登、勇于挑战自己的人,他几乎是从零基础开始学习绘画、书法、音乐甚至是主持,在这些方面,他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给自己的诗歌作曲,被人们广为传唱;从 2005 年开始,他的书法作品作为我国领导人出访的礼品,被赠送给外国国家领导人。
2015年4月26日汪国真因病逝世,享年59岁。人们自发地怀念他,并再次掀起了“汪国真热”。他是真正影响了一个时代的作家,他也从未被时代遗忘。
(李琼)
【人物档案】
汪国真
1956年生于北京,当代诗人,书画家。其代表作有《山高路远》《年轻的潮》《年轻的思绪》《热爱生命》《雨的随想》等。
主编/白烨 副主编/卓今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