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国文学记忆】致敬高原上的筑路兵 ——党益民《雪祭》
内容简介:
“每走一次西藏,我的灵魂就会得到一次透彻的洗涤和净化。”军旅作家党益民发出了这般感慨。他曾36次穿越西藏,用38天的时间走完了新藏线、川藏线全程,前后40多次登上青藏高原,并在那里生活、工作了30多个春秋。
内容简介:
“每走一次西藏,我的灵魂就会得到一次透彻的洗涤和净化。”军旅作家党益民发出了这般感慨。他曾36次穿越西藏,用38天的时间走完了新藏线、川藏线全程,前后40多次登上青藏高原,并在那里生活、工作了30多个春秋。致敬高原上的筑路兵 ——党益民《雪祭》
“每走一次西藏,我的灵魂就会得到一次透彻的洗涤和净化。”军旅作家党益民发出了这般感慨。他曾36次穿越西藏,用38天的时间走完了新藏线、川藏线全程,前后40多次登上青藏高原,并在那里生活、工作了30多个春秋。这些难忘的经历让党益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爱得热烈,或许是因为这方土地无与伦比的景色让人心中不自觉地产生某种景仰之情,但更多的原因在于那些长年扎根于此、在艰苦条件下依然奋斗不止的战士。
正因为藏区战士们带给党益民的感动太多,由此促使他写下了《一路格桑花》《用胸膛行走西藏》等诸多作品,通过这些文字来抒发自己心中对西藏、对战士们难以掩藏的感情。而在党益民离开这片他曾跋涉多次的土地之后,过往的经历仍旧在他心头萦绕,久久挥之不去。于是在痛感和温情的力量交织下,党益民写下了《雪祭》这部获得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小说。这部酝酿20年之久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连队的士兵们在条件十分恶劣的高原上修筑道路的艰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战士们无所畏惧,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极寒之地开辟出了一条崭新的平坦大道。小说采用回忆的方式,在娓娓道来的过程之中将20世纪里军人们坚定不移维护西藏和平、平定西藏叛乱、建设西藏的英勇事迹展现在人们眼前。随着故事情节的层层深入,也为大家展示了西藏地区自解放以来所经历的巨大变革和发展,热情称赞了两代西藏战士们的英勇之举和自我奉献精神。
著名评论家汪守德曾这样评价道:“《雪祭》首先是宗教般的境界和生命的书写。党益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有宗教般的虔诚,是对官兵几十年融入之中的情感。作者是在用生命书写,使得这部作品具有独特的氛围。”确实,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党益民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和感动。在他的笔下,让我们真实地了解到战士们的生活:远离自己的家乡,来到这边陲之地,克服身体和心灵上的种种困难,甚至是为此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开辟新的大路,建设美丽新西藏。在党益民笔下,我们看到每一个战士身形伟岸如那高耸的雪原,灵魂如那纯净的蓝天。
在共和国70年的光辉历程中,边防战士们从未缺席。在西藏,一直存在那样一群默默无闻的最可爱的人。当年的十八军入藏,如今依然让人难以忘怀。他们一边跨越巍峨雪山,一边开拓新路,一条川藏线全长2000多公里,不知有多少士兵和藏汉民工在此长眠。就这样一天一天,一步一步,十八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条通往拉萨的公路。在这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高寒之地,筑路兵们恪守自己的本职,用无言的行动践行着自己守护祖国、建设西藏的誓言。
党益民曾说:“西藏的每一条路我都走过,有些路走过许多次,但每一次都能有新发现、新感悟;有些路只走过一次,那也会令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正是在这一条条路上,让他与平凡质朴的筑路兵们一次次相逢相识,他们身上的感人故事也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党益民用文字传达着自己对边防战士们的敬佩和称赞,用自己的行走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对战士们高尚灵魂的朝圣。
如今,已是西藏和平解放68周年。祖国日渐繁荣昌盛,西藏建设也从未停歇。所有的这些,我们都不能忘了隐藏在背后的这些高原战士们。他们默默无闻地守在边防之地,为了国家,为了稳定,为了人民,为了职责。党益民的《雪祭》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创作的一部撼动人心的军旅文学作品,它让人们知道:我们没有忘记,祖国更没有忘记那些奋斗在高原上的筑路兵。
【人物档案】
党益民 1963年出生,陕西富平人,军旅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其代表作有《喧嚣荒塬》《一路格桑花》《石羊里的西夏》《用胸膛行走西藏》《守望天山》等。 曾荣获得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第三届和第四届徐迟文学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刘婕宇)
主编/白烨 副主编/卓今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