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走基层丨小山村变身“聚宝盆”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3-05-20 19:37

在黄兴大道最北端,罗王古寨山下,双江口河从田野中横穿而过,蓊郁的树木掩映着白墙青瓦,天气晴朗时,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寻访现代版“桃花源”……这片山好水好的福地就是长沙县开慧镇锡福村。在“美家园、兴产业、引人才”三步走后,昔日黯淡的小山村变成了“聚宝盆”。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今天的锡福村由过去深度依靠传统农业的3个“养猪村”合并而来,“山清水不秀,家禽遍地走”是当时几个村的真实写照。“环境被糟蹋了,村民们还没赚到什么钱。”锡福村党总支书记林益明清楚记得家园的旧貌。

为了还清于民,村党总支争取引进2000万元农村综改项目资金,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发动党员骨干带头修建沼气池、改建厕所,推进垃圾分类减量,鼓励生猪退养改产,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村庄清洁和绿化治理,开展美丽庭院示范户评比活动……党总支引领,党员带头,经过多方持续多年的努力,曾经气味刺鼻、鱼虾绝迹的小水库变成了鱼翔浅底、飞鸟成群的大明湖生态休闲湿地公园,水环境质量常年为Ⅰ类,空气质量优良,走在乡间小道上,一步一景。

家门口的青山绿水让村民吃上了热腾腾的“旅游饭”,锡福村党总支副书记林隐君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5年,在大多数人家还在犹豫观望的时候,她抓紧机遇,将1个猪舍改造成了5间民宿,“先不说赚不赚钱,要先把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发挥出来。”

有了党员干部当“致富带头人”,越来越多村民期待尝到乡村旅游的“甜头”。随后,锡福村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身自然资源禀赋,采用“村集体+企业+农户”运作模式,盘活闲置房屋、田地、劳动力等存量资源,将闲置民居改造为特色民宿,探索形成了民宿发展新模式。

“游客来了,白天睡到自然醒,自己摘菜、做饭,吃地道的柴火饭,晚上在露台唱歌、烧烤。”走进大明湖畔的“大明湖壹号”民宿,老板林郑冰热情地介绍,“碰到节假日要提前预订房间,一年营业额有10多万。”

雅致的村居与秀美的山水相依,这份红色热土上“最清澈的爱”不仅让游客流连忘返,还引得离乡的游子纷纷回流。在深圳月收入近万元的王平夫妇回来种起了杨梅林,在南京做电子外贸的刘娟回来当起了乡村酒吧的店长,林永祥夫妇双双辞职回家,把屋子里里外外收拾干净,从夜宵生意做起。

算好“生态账”与“经济账”后,村集体成为了村民以外的最大“受益人”,2022年,依托民宿发展新模式,锡福村的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小村庄引来“大院士”

有的村民当起了民宿“合伙人”,有的村民成为了新型职业农民,“掌握了养殖技术后,一年保底收入有20万元。”作为锡福村新型职业农民代表之一的罗长根,在接受村上组织的技术培训后,收入大幅增加。

“罗长根”们能手握“致富经”,是因为在锡福村这个“聚宝盆”中,还有一块比民宿产业更耀眼的“金元宝”——院士农业。

2022年,锡福村抢抓开慧镇政府与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政校合作“战略期”,积极打造印遇龙院士劳模创新工作室、印遇龙院士科技小院,规划建设猪、牛、鸡等畜禽保种育新科研实验基地。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锡福村深入实施“六慧”人才计划,争取镇青年创业人才党支部落地,引进院士专家人才20余人。依托院士团队提供的技术指导,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以及农户成功种植酵素水稻1000余亩、水果1800余亩,养殖酵素鸡3万羽,“锡福”品牌大米、水果、禽畜累计完成销售额60余万元,实现集体和农户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锡福”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

闲置的房屋、宅基地、农田、荒山……院士农业唤醒了“沉睡”的资产,撂荒地也就成了“致富地”。

在聚焦院士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锡福村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人才优势,聘请湖南农大农业专家教授担任“惠农培训”“田间课堂”讲师,通过教学讲解、技术培训、现场示范等方式,推广现代化农业理念及种植养殖技术,惠及村民500余人,促进农民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帮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民宿发展新模式邀请村民成为民宿“合伙人”,院士农业指引村民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过去用苦力换收入的锡福村“养猪倌”们,在镇村两级的合理规划下,已经成长为了靠知识换财富的“新农人”,锡福村的集体经济“蛋糕”也越做越大。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