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近年来,中方县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基层治理各方面和全过程,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构建以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聚力打造和美乡村。
自治强基不断稳固
坚持选贤任能。建立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动态调整机制,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摸排工作。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回乡知识青年、大学生村官、复员退伍军人和外出务工经商返乡农民中选配政治素养高、群众威望高、致富本领强、带富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依托县乡党校,采用县级示范培训、乡镇兜底培训的方式,举办为期3-5天的农村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班、其他村“两委”干部轮训班,推动提升村“两委”干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乡村治理水平,确保村党组织有能人办乡村治理之事。坚持阵地为基。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基本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村(社区)要求,县委组织部在每个乡镇选取了2-3个村作为试点,实施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提质升级工程。筹资1.3亿元新建和改扩建130个外观统一、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群众满意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并在每个村一楼设立便民服务大厅,统一打造集党务、村务、政务、商务(金融、电商)服务、社会服务和警务等“六务”为一体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确保村党组织有场地办乡村治理之事。坚持扩源增收。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五个十”工程,强化新业态特色村建设,深入推广土地流转、农资集采、农村小微项目承建、劳务中介等“8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农资集采共富带富模式,持续巩固拓展“消薄”成果。全县有86个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10万元,44个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打造了泸阳镇五里村、花桥镇花桥村、新建镇新建村等年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的集体经济强村,确保村党组织有钱办乡村治理之事。
法治保障不断提升
增强堡垒作用。制定完善了村“两委”干部乡村治理的责任清单和小微权利清单,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推进农村法治中把握方向、模范带头、协调各方的战斗堡垒作用。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事务议事规则,全面推行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和“四议两公开”制度,通过党组织提议,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在决策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大大学生村务专干招聘力度,选聘104名具有较强法律知识素养的大学生到村工作,推动村级依法开展工作、依法办理事务、依法理顺关系、依法解决问题。增强监督实效。健全村务监督机制,配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落实村务监督委员会经费保障,推动基层民主管理,促进乡村治理法制化。坚持党务公开带动村务公开,全面实施村务公开“亮栏行动”,按照“5+3”模式,统一设置党务村务公开栏,明确村党组织副书记进行管理维护,及时更新公开内容,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村干部一个清白。增强法制氛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2021年换届以来,各村共举办法律专题讲座438场,有效加强了村干部和农村党员法治观念教育。通过村干部和党员示范,潜移默化推动敬畏法律、信仰法律、尊重司法成为村民基本价值取向,推动乡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建立和维护良好乡村社会秩序。
德治教化不断拓展
聚力通达民情。坚持以党支部“五化”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乡村党组织设置模式、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积极组建“乡镇党委+行政村(社区)党总支+产业链党支部+党员网格管理员”的党员服务群众网络体系,建立稳定、便捷和畅通的县、乡(镇)、村(社区)、村民小组四级民情通道。聚力凝聚民心。实行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和积分制管理,深入开展“三亮两带”活动,要求农村党员通过佩戴党员徽章、悬挂“共产党员户”铭牌等方式,主动亮出身份,自觉做道德上的模范;建立困难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党员归属感、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聚力汇聚民智。探索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挥院坝会议、团寨会议、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坚持“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让群众直接参与村中的大事小事决议,提升村民的参与感和认知度,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新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