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走基层丨村美民富 看牧笛溪村如此多娇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3-05-11 20:58

牧笛溪村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西南端,这里环境优美、文化深厚、乡风淳朴,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南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还是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的主取景地。近年来,牧笛溪村坚持以“党建引领、旅游带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思路,抓组织、强产业、育新风、促旅游,描绘出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党建引领聚合力,结对共建人心齐。“要想发展快,全靠支部带”。2021年5月,张家界天门旅游经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郭文华同志刚被派驻到牧笛溪村担任第一书记,就将支部建设列为发展第一要务。强化组织建设,严抓“三会一课”和党内组织生活,第一书记带头讲党课12次,邀请专家教授讲述旅游从业知识3次,不断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致富带富能力。带强班子队伍,带领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考察学习3次,通过以学促能、以学促干,有效提升村党组织工作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和带头致富能力。发挥党员作用,广泛开展“我为村里献言献策”活动,累计收集大小意见和建议33条;将全村划为 3大片区 11 个网格,推动“无职党员”参与景区景点管理;建成“湘妹子能量家园”,采取积分兑换奖品形式,引导党员和村民开展垃圾清扫、秩序维护等志愿活动。抓实结对帮扶,深入驻点村各脱贫户进行调查走访,同时讲解各项帮扶政策,用驻村工作队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村美民富产业旺,美丽乡村展新颜。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牧笛溪驻村工作队结合村情实际,找准发展定位,积极探索和发展产业,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夯实基础建设,累计争取资金1500多万元,完成12.5公里的村组道路硬化,游客接待中心、民族风雨桥、游客公厕、环村游道等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发展规模种养,按照“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原则,种植油茶、烤烟、花椒、桃等特色林木500余亩,培育3户种植大户、10户养殖大户。推动村企合作,采取村企对接、以奖代投等方式,大力发展青钱柳特色种植50余亩,并与加工企业签订收购合同。近2年以来牧笛溪村人均增收达1000 元以上,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吊脚楼里话振兴,培育文明新风尚。牧笛溪村历代传承着土家文化和农耕文化,保留着深厚的土家文化韵味,为推动“文化”转化为振兴“内生力”,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在传统村落保护、民俗艺术传承和培育乡风文明上精准发力。突出资源保护,几年来,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耐心给群众讲村情、讲形势、讲政策,争取村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并邀请专家规划设计,积极对接文化企业,搞好68栋吊脚楼的保护和开发,让土家族“无形”的文化实现“有形”的转变。传承民俗文化,筹措资金10多万元,购买民族服饰,邀请艺术家来村指导,打造3支文化队伍,参与的村民演员达120人。培育文明新风,弘扬优秀家风,塑造家庭美德,开展“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公婆”等一系列评比活动,打造家庭和睦、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

山村迎来大蝶变,村民吃上旅游饭。2021年,随着《江山如此多娇》电视剧的热播,牧笛溪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山村,变成了人们竞相打卡的“网红村”、慕名而来的“明星村”,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抢抓历史机遇,依托资源禀赋,坚定走起乡村旅游、绿色发展的路子。山区变景区,2020年以来接待游客24.5万多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5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8000多元,2021年成功申报国家AAA级景区,2022年登上央视跨年晚会,牧笛溪村已成为张家界乡村旅游的新名片。民房变客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彻底转变了村民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村民建成农家乐7家、较高端民宿2家,共有300多个接待床位,发展团建活动场地500亩,小百合商店5家。土产变特产,随着牧笛溪“走红”,村民的土产也成了“抢手货”,牧笛溪村与碗米溪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通过搭建电商平台、举办年货节等方式,打开了腊肉、香肠、水碾米、木榨油、炒米、糍粑、土家织锦等优质产品的销路,全村产业年综合产值达128.6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81万元,旅游带动在乡村振兴中的“滴灌”作用更加凸显。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