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凰县按照州委组织部和州驻村办要求,围绕做好驻村第一书记选派激活建强基层党组织、立足特色发展产业富民、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发挥带头作用,激活驻村第一书记“头雁”效应,在全面推进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彰显驻村第一书记的政治责任和担当。
“选好人”,激活基层组织新活力。村级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选优配强驻村第一书记,以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领导作用,建强基层党建网格,让基层党组织焕发出新的活力。因村派人选人,充分考虑派驻村的自然条件、产业特点等实际情况,与驻村干部年龄结构、岗位资源,专业特长、工作经历等进行匹配分析,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到村,做到因村选人。加强保障支持,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所在村实行责任捆绑,在“选派”的基础上,做强“后援”,明确驻村干部派出单位落实“机关+农村”共建机制。派出单位党委(党组)每季度至少要听取1次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及所派驻村发展情况汇报,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至少到村调研4次,指导推进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充分把派出单位的职能优势、资源优势用到精准帮扶上。加强管理培训,不断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化、常态化管理,力促“第一书记”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县驻村办每季度定期组织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召开驻村工作推进会、经验交流会、业务培训会,及时“充电”“蓄能”,提升驻村第一书记基层工作能力,激励担当作为。
“立好业”,发展特色产业强村富民。“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只有立足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完善与脱贫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才能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加持续、群众更加有获得感”。凤凰县的驻村第一书记们探索回答了“稳固脱贫成果靠什么、乡村振兴发展的重点是什么”的两个关键问题,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经验。坚持精准发力,紧紧围绕群众持续增收这条主线,按照“因地制宜,立足特色,关注市场”的总体思路,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把“输血”逐步转化为“造血”,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扎实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的“三变”改革,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进而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持续开展专题培训,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农业实用技术开设专题培训,聚焦“农民大学生”、基层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专业化、多形式培训,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指导服务,激发农民内生动力,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建强乡村振兴骨干队伍。
“服好群”,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聚焦党建引领,驻村第一书记扛起基层治理政治责任,做好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执行者,为民办事真情服务的实践者,推行乡村治理体系改革。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互助五兴、五个到户”基层治理模式,围绕“学习互助兴思想、生产互助兴产业、乡风互助兴文明、邻里互助兴和谐、绿色互助兴家园”开展互帮互助,明确第一书记为村(社区)第一责任人,推行党员结对帮扶“双指导”、互助小组长“双联系”,充分调动无职党员、村民代表和能人积极性,逐渐筑牢党支部核心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互助共进良好基层治理根基。用好用活“积分超市”,成立由驻村第一书记、支部书记牵头负责的积分管理体系,制定积分细则,实行量化积分,发放积分券,农户凭积分券到积分超市兑换物资,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强化积分超市保障,确保每月开展大评小奖的奖励得到兑现,激发群众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的动力。不断推进“一门式”公共服务全覆盖,驻村第一书记协助优化村级“一门式”公共服务,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全面好落实教育、卫生等惠民政策,会同村干部每季度实现对派驻村所有农户全覆盖走访1次,做到关爱服务困难群众,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凤凰县委组织部 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