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县杨林街镇: “两田三课”引领粮食增产增效双丰收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3-04-27 17:2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守好百姓赖以生存的粮袋子。”近年来,岳阳县杨林街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推出“两田三课”党员干部教育实践活动,把机关干部种水田、种旱田,讲好理论讲习课、业务学习课、微视观习课,锤炼出一支“知农时、懂农事、解农忧”的基层干部队伍,引领粮食增产增效双丰收。

“两田三课”拉近干群距离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显得尤为重要。2022年,杨林街镇创新开展“两田三课”活动,统一流转水田36亩,并利用机关空白隙地打造旱田实践基地2.8亩,均分给全体机关干部种水稻、栽蔬菜,让机关干部在实践中学习农业知识、体悟农村生活、增强民本初心。

“到了基层,我就是个农民。”95后的赵思航是个名副其实的“城里娃”,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他初来乡镇工作时,总感觉跟群众隔着一道无形的膜。“两田三课”实践活动中组织干部在水田抛秧,他换上短裤,赤脚下田,完全把自己代入到农忙时的农民这一角色,身上的泥水沾的越多,他就感觉离群众越近;经过一年多的活动开展,已有49名镇干部上台讲业务讲感悟,年轻干部纷纷表示许多以前走村入户时遇到的问题都有了答案。

“两田三课”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基层干部学到了和群众打交道的“秘诀”,提升了自身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做群众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对工作开展更有自身的见解和思路。

“土地银行”守住耕地红线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藏粮于地”的核心所在。近年来,该镇以村党组织牵头,集中流转农户土地,发包给合作社进行托管,每亩托管费用1500元,推行六代一包(代育秧、代栽插、代耕整、代施肥、代病虫防治、代收割、包最低产量早稻700斤、晚稻800斤)的激励措施,推动粮食安全生产与集体经济发展双丰收。

“把群众手中多余的耕地流转过来,集中耕种、集中管理,能够有效破解年轻人不愿种地,年纪大的种地吃不消,耕地撂荒等难题。”该镇人大主席这样介绍,“以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载体,组建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成立“土地银行”,按照土地流转率,足额保障土地流转宣传、合作社运作等经费,守住‘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粮食生产能力不减弱、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

“这几块地我种了一辈子,早就有了情感,如今年纪大了,子女也在外面工作,看着土地荒废感觉怪可惜,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年底还有土地入股分红,真是两全其美!”该镇尚书村村民在签土地流转合同时高兴的说。

截至目前,该镇以土地流转服务站为载体,全镇实现流转土地2.4万余亩。如今,外出务工、无劳动力的村民们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美滋滋地当起了“甩手掌柜”,一些常年被撂荒的山地再次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村民也从中得到了实惠。

“压单扩双”充实百姓粮仓

年初,该镇通过召开镇村组干部大会、种粮大户座谈会和屋场宣讲会,宣传国家粮食生产政策和保收增收技术要点,引导农民“压单扩双”,确保种植面积只增不减。同时,着力推行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作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组织农机系统专业技术人员送服务到田间地头,现场进行驾驶操作、维护检修、农机安全知识培训指导。

“往年一亩水稻人工插秧1个人需要一天,如果使用高速插秧机,每天可作业50亩,相当于50个人工的工作量。”该镇农推中心干部说,“今年,镇里通过压单扩双和推行机械化作业,双季稻种植预计达33260亩,比去年增加近1100亩。”

智慧助农不仅是提高工效,而且机插秧行距均匀、通风透气性好,对抗病虫害和抗倒伏都有很大好处,为“压单扩双”提供了技术支持。

不误农时,不负春光。该镇通过“两田三课”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基层干部业务能力和农忙知识,也为保障粮食安全、筑牢乡村振兴根基提供了活力。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