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四月,一望无际的金色花海与天相接,蝴蝶飞舞、蜜蜂采蜜,赏花人沉醉花海打卡拍照;初秋八月、金秋十月,行走在希望的田野,远看稻浪滚滚,近看稻穗颗粒饱满,滴滴滚烫的汗珠为丰收增添了热度,这是汝城县大坪村。近年来,汝城县大坪村抢抓绿色农业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机遇,充分发挥本地土地资源优势,通过“小田并大田、认亩不认埂”的方式,将这个田多低产的村建设成支部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乡村。
土地“打捆” 支部做“媒人”
“抱团好取暖,我们大坪村有田,但早在七八十年代就分田到户,这家几亩,那家几亩,大部分人觉得种地收入低,面朝黄土背朝天收不了几斤粮,外出打工,田都荒废了。村里开始是为了解决抛荒地的问题,把土地给其他群众种,后来我们想要是把田都流转出去,愿意种田的村民以务工的形式来种田,既可以增加产量,群众也可以旱涝保收,大家都同意了。”大坪村党总支书记袁红卫说起两年前准备发展的情况。
村民觉得可行,2021年底,村党支部提前安排土地流转事项,考虑到土地流转后,生产规模化与户均土地资源分散之间的矛盾,决定由党支部牵头,建立“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产联利模式,推进土地集约经营。
大坪村良田土壤好,旁边就是铁炉江,常年不缺水,又有优厚的土地政策,种植大户都觉得有利润,纷纷报名,村党支部反复考察种植大户的资质、种植水平、发展规划,最终确定了一个种植大户提出的“油菜和水稻轮作”模式,并于2022年正式打造大坪村千亩稻油轮作示范基地。
村党组织探索成立产业发展党员小分队,全面协调稻油轮作示范基地的土地流转,闲置劳动力到基地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播种、收割等田间管护工作,铁炉江沿线8个组1200余亩基本农田全部流转,搭配原有田地,整合成2200亩稻油轮作基地,综合配套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设备,推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
产业“开花” 群众得“实惠”
“郴州办盛会,汝城出头彩。”大坪村抓住旅发大会契机,提前谋划,年初开始完善大坪村铁路江沿江公路、江堤、机耕道、灌溉渠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打造了田间游道、农耕文化长廊、网红打卡点等人文景观。
满目金黄香千里,一方春色醉游人。金灿灿、黄澄澄的油菜花在春光沐浴下竞相绽放,把田野装扮成一片金色的海洋,“豆腐水、珍珠粉、凉粉…”“咸鸭蛋嘞…”群众的吆喝声给无声的油菜花海增添了“声”的韵律。2023年,大坪村充分发挥油菜花独特的农业旅游观光资源,成功承办“2023中国汝城油菜花乡村旅游节”,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推动农旅融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使得带有农耕体验特色的乡村研学旅游热节节攀升。
为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大坪村积极与集镇、基地周边10多家餐饮店、农家乐对接,全力做好游客接待服务。邀请下昌组、曾家湾组、红梅园组等周边自然村的群众到基地摆起小摊,卖土特产品和自制的美食,既让游客能带走大坪的特产,增加大坪的知名度,又增加群众收入。据悉,近2个月,大坪村累计接待旅行团80余起、游客30万余人次;2022年集体收入40.58万元,是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最高的村。
村有“前景” 党群建“新家”
群众兜里有钱,眼中有光,脸上有笑,村党组织的威信进一步提升,看着村里产业兴旺,游人如织,群众自发要振兴,要拆危房旧房,要建“配得上大坪发展”的新房。
“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群众要过好日子,要安居乐业,自发拆除近6000平方米的危旧房屋,村党支部要是不支持,那是对不起党的信任把村交给我们,对不起群众的期待。”大坪村乡镇驻村领导、大坪镇党委书记曹雄清说。
大坪村将拆旧拆危后的土地规划出公共基础设施用地、村民宅基地、老年活动中心等,以使用权拍卖的形式,获得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实现自己的村自己建,自家的村自家爱。
村有美景、家有新居,“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在基地基本实现,大坪村深入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号召党员群众共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把乡村振兴的美好答卷写在稻浪花海里,印在群众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