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甘棠镇高峰村位于靖州县东北部,距县城35公里,平均海拔800米,总面积26278亩,耕地面积1800亩,林地面积21976亩,人均耕地1.3亩。全村下辖14个村民小组共440户1429人,脱贫人口420人。
市农科院专家实地指导
高峰村是一个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小山村。之前,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种田缺劳动力,导致出现耕地抛荒,高峰也随之变成了“空心村”。
村支部书记张定华说,“村民种一年田,赚的还没有外出打工一个月多,所以种田积极性普遍不高,上好的稻田也慢慢长了草。”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驻村工作队进驻后,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村干部、党员群众的意见,听取农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专家的建议,最终结合抛荒稻田的整治,选择了高山生态优质稻种植这条适合村情的发展道路,带领高峰村走上了乡村振兴的正轨。
主动破局发展高山生态优质稻种植
思想破局,“资源”变“优势”。高峰村山高林密、空气清新、生态优质,溪流纵横交错久旱不断,依山而建的冷水梯田鳞次栉比,适宜种植高山优质稻谷。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曹旭说,会种田、能种田的高峰老百姓其实也期盼着种田能种出名堂来。
2021年5月12日,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乡村振兴工作队入驻高峰村,曹旭和另外两名年轻人组成了这支“90后”工作队伍。
高峰村地域宽广、团寨分散,驱车走访需一整天时间。曹旭来了之后,带领队员历时4个月,踏遍了村里的沟沟坎坎、角角落落,遍访全村党员群众,并反复与村委会商、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最终,经过充分的调研摸底,综合考量高峰村的人口、土地、产业基础等因素,村里决定复垦300亩抛荒耕地,发展高山生态大米。
流转土地,“荒田”变良田。“什么?还是种稻谷?”“种谷子肯定亏本,不如荒着!”“种稻谷,卖不出去怎么办?”他和村干部上门给群众做工作流转土地,善良的村民都劝他放弃这个“行不通”的想法。
“我们村地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是普通农田的数倍!只要生产的大米品质好,就不愁卖不出去,销路的问题由工作队负责!”他拿着怀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出具的土质检测报告,拍着胸脯打包票。
村民都被他的坚定所感动,爽快地在土地流转协议上签了字。几天不到,300亩闲置荒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他又积极申请市驻村办和后盾单位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支持,得到了65万元支持资金,耕地复垦项目顺利启动。
一时间,村内机械铁臂挥舞,车辆运输热闹,昔日荒芜的田野被修复得整齐平坦,原本乱石枯木堵塞的水渠夹沟被疏浚畅通……
产业回引,“打工人”变“新农人”。在施工机械的轰鸣声中,“复垦抛荒耕地、发展高峰乡米”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沿海各地,几名在外“搬砖”的“田把式”立刻收拾行囊,回到了他们日思夜念的故乡。
“好花结好果,好种长好稻。”“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有经验的“田把式”们热心地提醒曹旭,他也十分清楚稻种选取是项目成败的关键。
他多次主动到怀化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科院、靖州县农业农村局、县粮油站咨询沟通,在充分论证后,决定选取2017年在我省优质稻新品种评选中被评为唯一的一等优质稻品种——农香42。
“如今看来,这个稻种选得太对了!”村支书张定华说,“香味浓、口感好、吃了还想吃,而且出米率高。”
“靖甘高”优质大米秋收
创新模式精准精细做好全过程服务
传统的方式更能产出优质的大米。春天,和煦的阳光映照着高山上的田野,农人将青草翻耕深埋,又挑来家中禽畜粪便堆肥发酵,为水稻供给源源不绝的营养。用传统的方式精耕细作,杜绝农药化肥使用,宁可在产量上低一点,也要保证品质。种植户们牢牢记住了曹旭和农业专家们的嘱托。
秋季,风拂大地,稻浪千重,高峰村依山而建的梯田,高低错落,如链似带盘绕山间,金灿灿一片。
“田把式”邹本银和陈成俯身把金色饱满的稻穗摊在手心上,查看稻谷的饱满度,预估着一年的收成。
专业的事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工作队不会种田,村两委也没这个能耐。他和村支两委商议,决定“抓两头”,走“集体牵头、大户管理”的路子,村里负责品种选择、技术指导、保底收购和销售,把生产管理全权交由大户负责。
村民邹本银和陈成就是承包300亩复垦优质稻田的“大户”。
免费提供稻种子、签订了收购协议,购买了农业保险,没了后顾之忧的邹本银和陈成拿出“田把式”的看家本领,伺候着自家的300亩水稻。
好山好水出好米。“我们采取原始耕作方式种植的稻谷生长于青山绿水间,喝的是山泉水,呼吸的是新鲜空气,全部施用有机生物肥料,全程杜绝使用农药化肥,加之海拔高、温差大、生长周期长,孕育出来的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口感香醇,营养丰富。”在曹旭看来,让大家吃上美味又安全的优质大米,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既“扶上马”又“送一程”。为提升水稻种植效益,他邀请市派农村科技特派员,通过线上指导、田间指导等方式,全程跟踪服务指导种植和管理,在播种前就对稻田进行环境监测、土壤检测、无害除虫。针对农户种田买机械资金不足的问题,村里筹资购买了农机,出租给农户使用。为保证水稻的优质、生态、安全,他带领工作队坚持每月至少一次巡田,动态观测水稻生长态势,监测有无病虫害情况,预测天气等影响水稻生长的各种外在因素。
“肥水不流外人田。”300亩田重新种起来,也吸纳了全村60余名剩余劳动力就地务工增收。插秧、薅秧、除草,每人每年可增收7000-8000元,既能在家门口就业,又能照顾家人。
一碗白米饭盛下了高峰村最美好的风土人情。国庆期间,香米走入千家万户。经简单加工出的大米,零添加、无污染、无农残,口感软糯微甜,黏稠度适中,无论是干饭或熬粥,都能保持独特的米香,达到了一级稻标准。
广辟路径打开销售渠道
优质的品牌更能打动人心。高山生态米的品质得到了认可,极大地鼓舞了工作队的信心。种出来的东西怎么销售出去,早就想好了路子。“品质如此好的大米必须走高端路线”。工作队以地域文化为背景注册了“靖甘高”商标作为高峰大米品牌,设计了专门的LOGO,定价6元/斤,并广泛开展产品宣传,提升产品的影响力。
“深闺女”变成“俏女郎”。为打开销路,曹旭首先找到了自己的单位——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多医护人员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采取消费帮扶的方式来销售是一个好办法。经过向院党委主要领导汇报,他得到了医院的大力支持,经过广泛宣传发动,全院医护人员得知大米的优良品质后,争相购买。
不但如此,他还定制了专用包装袋,买来真空打包机,把包装米通过电子商务渠道远销四面八方。
2022年,高峰村销售“靖甘高”高山生态大米12.58万斤,实现销售收入61.3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21年的10.6万元突破至75万元,增长7.5倍,实现了质的飞跃。
“山货”畅销让群众干劲更足。“没想到一斤米能卖到6元,比过去翻了一番,而且销量还很不错。”村支书张定华说,“老百姓们想都想不到,在家种田也能脱贫致富,种田种出了甜头,大家都很高兴!”“越干越肯干、越干越能干、越干越敢干。”形容现在村里的发展势头,他感到很自豪,虽然高山优质生态米的种植取得了成功,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
2023春节期间,年都还没有过完,他便提前结束休假,挨家挨户走访返乡群众,动员村民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争取今年多种100亩。
除此之外,他还积极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通过到外实地考察,征求县畜牧专家意见,决定引进优质肉牛品种西门塔尔,以“村集体牵头+合作社集中管理+农户分散养殖”模式进行自繁自养,复垦抛荒耕地30亩用于牧草种植,初期养殖规模70余头。
“长远看来,生态‘跑山牛’必将成为高峰村新的支柱产业。”话语间,他更加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