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近年来,随着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扎实推进,东安县井头圩镇石板铺村始终将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同时坚持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结合当地实际,以整治大操大办为着力点,纠树并举推进移风易俗,驰而不息建设文明乡风,引导群众大力破除陈旧观念,形成新风正气。
东安县井头圩镇石板铺村航拍图
树立新风正气 形成勤俭节约新风俗
井头圩镇石板铺村村民历来注重乡土风情,村民邻里之间人情来往频繁,红白喜事热衷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2018年,石板铺村经过商讨,决定成立乡风文明创建理事会,根治村里的陈规陋习。出台了《乡风文明号创建方案》《村规民约》,逐户签署了《乡风文明创建承诺书》。乡风文明创建理事会设理事长一名、副理事长二名、理事六名,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由其主持修订村规民约,制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具体办法和流程,同时在该村设立“好人榜”和移风易俗“红黑榜”,对积极参与移风易俗的家庭进行红榜公示并评优评先,对违反村规民约特别是聚众赌博、厚葬薄养的家庭进行批评教育。石板铺村乡风文明创建理事会一成立就紧紧抓住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关键问题,从丧事简办、婚事晚办、宴会不办,培育良好文明新风入手,在全村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教育宣传活动,引导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见贤思齐、勤俭节约。在村支两委和乡风文明创建理事会的努力下,村民们的思想从起初的抵制逐渐转换为适应再到宣传配合。2018年以来,理事会共协助群众办理各类红白喜事每年20余起,每年节约资金60余万元。将“美丽庭院”创建融入乡村振兴工作,通过走村入户,互比互评,让村民学、比、评,带动创建氛围。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变得窗明几净、院落整洁、文明和谐,开始自觉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乡村光荣榜”晒出移风易俗新风尚
弘扬德孝文化 营造孝老爱亲好氛围
石板铺村的长寿老人多,被誉为长寿之村。该村把孝老爱亲作为乡风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来抓,全面升级打造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打造“10分钟党群服务圈”,对村文化广场进行改造,增加路灯照明,增建小型舞台,优化整合文化长廊等,为当地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乡风文明创建工作开启后,村里成立了老年大学和老年舞蹈队。如今,老年大学有45人,舞蹈队20人。每当华灯初上时,队员们便跳起欢快的广场舞。
开展“关爱老年人 免费测血压”便民服务活动,每个季度,村医务室都要给80岁以上的老人量血压,检查身体,给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均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年为他们做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在村级活动中心的德孝文化园,乡风文明创建理事会每月都会对孝老爱亲优秀家庭和个人张贴优秀事迹进行表彰,上门对那些对老年人照顾不够的家庭和个人进行帮助教育,对空巢老人和贫困家庭老人经常上门看望,了解家庭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帮助。同时关注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增加老人晚年生活幸福感。
经过一系列的举措,村里形成了“孝老爱老”的光荣传统,全村以孝顺为美,户户以爱老为荣。把老人作为村里的财富与荣耀,每年重阳节开展“尊老爱老优秀家庭”评选活动,并为敬老模范户颁发牌匾。
聚焦因地制宜 打造产业兴旺新样板
石板铺村坚持党建引领、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盘活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促进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焕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利用天然的自然风光优势引进了红枫谷旅游发展公司,预计投资2个亿建设一个占地2000余亩,以红枫为主的特色苗木种植基地。目前流转土地800亩完成了红枫等风景林木的种植,并结合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乡村人文、乡村产品、聚落景观等,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红枫成林的旅游园区,并配套发展亲子采摘、农家乐、民宿等,红枫谷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已初具规模。
石板铺村是井头圩镇少有的山多地少的村,独特的土地条件和高山气候,十分适合特色种植业的发展。通过土地流转,2020年引进了“板蓝根套种吊瓜”项目,已发展到400余亩规模,现已挂果,年产值超200万。利用楠竹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竹制品加工业,解决剩余劳动力50多人。目前400多亩土地流转,按每亩均值251元,可以为本村每年带来10余万元土地流转收入。村内闲散劳动力集中用工,用工劳务费均值2000元/亩,可以为本村带来劳务收益80余万元。
吊瓜种植走出产业发展新路
走进如今的石板铺村,宛若走进一幅水墨丹青画,一处处美观新颖的文化墙引人入胜,一个个干净整齐的农家小院别致温馨,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鼻而来,文明新风吹拂乡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