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泉塘街道:小街巷唤醒“泉塘记忆”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3-01-31 22:14

支路街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也是连接千家万户、连通民生民心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以来,泉塘街道按照“四精五有”标准,持续推进“百街千巷”环境综合整治提升。

东七路(泉源路—远大路)为“百街千巷”环境综合整治的道路之一。该路段位于小塘路社区,长约400米,是连接泉源路和远大路的重要通道,人流、车流量大,道路两侧为居民小区、商铺和公园。由于年代久远,安置区地下管网堵塞、道路坑洼破损、地上飞线“蜘蛛网”遍布等问题逐渐显现。

巧施策 解决内涝问题

交通堵、秩序乱、环境差,附近的居民一度望“街”兴叹。“我在这里做生意几年了,这里地下管网排水有问题,一下暴雨就容易发生内涝,我的门面都淹了几次了。”提起这个话题,顺丰洗车行老板苦不堪言。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解决内涝问题,泉塘街道将东七路(泉源路—远大路)纳入“百街千巷”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点提质与整治路段。

001.jpg

路段整治提质前后变化

小塘路社区党总支运用“党建+”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与街道和相关办所沟通协调,因地制宜,研究制定了一套临时应急处置方案,有效缓解此处内涝问题,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工作双融、双促、双提升。

地下的管线复杂,真正施工起来要牵涉多个部门。为此,街道、社区、施工方不断优化方案,最终分三步实施:一是摸清堵点、管网破损情况;二是采用人工与机械疏通的方式结合,疏通管道;三是通过在沿线商户门面前坪增加雨水井及支管,确保沿线排水畅通,多手段多途径有效解决暴雨季节内涝问题。改造后,该路段地下管网排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再也不担心暴雨内涝了!”看着改造一新的道路,洗车行老板激动不已。

精雕琢 提升街巷品质

党建引领,街巷开启“美颜模式”。小塘路社区搭建议事平台,组织社区干部利用晚上时间深入居民家中,面对面交流居民难处,心贴心征求居民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前期,我们对该处内涝点情况深入调研,走访临街居民,摸查清楚引发内涝的各种情况,街道组织相关部门积极联动,社区党总支牵头组织党员、居民代表多次召开‘议事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施工过程中,兼顾群众所需,也收获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施工得以顺利推进。”小塘路社区党总支主要负责人介绍。

因东七路沿线有湘珺未来学校、泉塘第二小学、长沙县第一中学等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及楼盘小区、安置区,改造前此处无人行道,人车混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根据前期勘察,决定将绿化带进行优化改造,铺设人行道及盲道,设置隔离桩等道路基础设施,并在沿线门店前合理施划停车位60个,新增挡车墩位110个。

003.jpg

彩虹步道

通过“拆、改、补、留、建”,历时35天,投入资金200万元,共对26处进行改造,做实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改造项目,原本斑驳的老旧街巷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这条彩虹道非常漂亮!”在附近工作的欧小姐漫步在东七路的彩虹道,微风拂面,绿植宜人,好不惬意,情不自禁地拍照发到了朋友圈。

文化墙 唤醒“泉塘记忆”

东七路(泉源路—远大路)泉塘变电站北侧小游园一面原本残破的围墙上,被“追寻历史记忆,共建幸福泉塘”主题文化墙取代,格外醒目。文化墙长约50米,呈灰、白、黑简约风格,与整条街混然一体,泉塘本土的历史由来、变迁均印上墙,引得居民纷纷驻足观看。

泉塘街道通过实施“一街巷一政策”设计,深挖小街小巷历史脉络和文化元素,打造出了有特色、有文化、有温度的精品街巷。

004.jpg

文化墙

“文化墙上的这些老地方都是我熟悉的,看起来好亲切!我特地带孙女来看看,给她讲讲我小时候的故事。”家住安置区70岁的柳奶奶高兴地说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老地方慢慢不复存在,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留住历史的痕迹,留住泉塘人的一份乡愁。”泉塘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将继续动员党员、网格员深入网格,服务群众。

2022年泉塘街道“百街千巷”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共完成对辖区11条支路街巷的提质整治,并已全部通过市级验收。2023年“百街千巷”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计划对辖区内4条街巷进行提质、整治。

接下来,泉塘街道将坚持党建引领,以居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为抓手,整合党员、居民代表、热心人士力量,壮大“星锋”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宣传等工作,共聚合力,为城市管理赋能。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