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根基在群众,衡南县把推动屋场恳谈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同喝一壶茶,干群面对面,“零距离”听意见、讲政策,推动政策在群众家门口宣讲、民意在群众家门口听取、难题在群众家门口解决,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惠民生的实效。
宣传宣讲——多坐老百姓的“热板凳”。宣讲采取“面对面”宣讲、“心贴心”交流的方式,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宣讲中学习、在学习中宣讲,将党的声音传进千家万户,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善用百姓语言。注重“量体裁衣”,采取“小板凳,大讲台”方式,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言”,把政策、道理掰开揉碎,增强宣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老百姓“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最终达到入耳入脑入心。贴近百姓视角。结合群众工作生活特点,多一些感同身受的引导,利用播放红色电影、组织红色基地参观学习、讲百姓故事等多种表达方式,把厚道理讲薄,把深道理讲浅,把大道理讲透。怀揣百姓情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从内心深处与百姓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把宣讲当成一次老友、师生交流会,切忌装模作样或走走过场。
解疑释惑——多听老百姓的“心里话”。通过开展“零距离”的深入交流,变干部“被动记”为群众“主动谈”,“群众主动谈”为“干群互动谈”,充分掌握民情民意,激活了村民自治活力,为基层治理提供动力。保证耐心不打折。不拘形式,随走随谈,畅所欲言,即使群众有些牢骚抱怨,都耐心倾听、做好回应和解答。保持虚心勤请教。“高手在民间,绝活出草莽。”要时刻留意留心群众提出的疑惑或建议,他们才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看得最准、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坚持诚心赢民心。通过接地气式走访和拉家常式沟通,真心换真诚,让原先不愿多谈的村民打开话匣子,说出真心话。
排忧解难——多钻老百姓的“矛盾窝”。自屋场恳谈会制度实施以来,衡南县共召开屋场恳谈会17149场,收集意见建议9833条,收集汇总各类问题11994个,已解决问题9883个。“屋场恳谈会”经验被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半月谈、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新湘评论等主流媒体重点报道,国家信访局《人民信访》、省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工作简报长篇刊载。做到会前常走访。按屋场恳谈会的要求开展好“七必访”(无业闲散人员、长期未归人员亲邻、农村留守人员、受到不法侵害人、困难户、信访户、脱贫户和监测户)。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做到心中对基本情况和社情民意心中有数,从而有的放矢抓源头、抓重点。做到会中敞开谈。不限人员类别,尽可能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让群众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想提的意见提出来,群众问题让群众评理,以公开透明的方式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做到会后用心办。瞄准矛盾纠纷,形成问题清单,群体会商,专人负责,寻求问题的突破口,对症下药,防止矛盾升级,及时化解、对案销号。
凝心聚力——多破老百姓的“民生题”。聚焦办好关键小事,才能解决民生大事。只有坚持以民之所忧所盼所急为政之所向,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才能确保屋场恳谈会取得实效。坚持行动上见真章。针对群众在恳谈会上提出的难题,不只是记在本子上,而是聚焦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乡镇(街道)每月底召开民情分析会,组织讨论,逐一梳理、罗列、研究、探讨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坚持过程中集民智。把为民解困作为第一要事,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依靠屋场恳谈会这个平台,充分汇聚民智民力,使解民忧的过程成为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赢得群众的过程。坚持后期里持发力。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久久为功。后续听听老百姓的反馈声,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幸福指数”。
一本笔记一支笔,家长里短总关情,让群众当好民生实事的“出题者”“阅卷人”。通过“党建+”“屋场恳谈会+”模式,紧紧围绕屋场恳谈会“十六字原则”,坚持党建引领铸魂强基础,聚力树新风,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认识更加统一、干劲更加高涨、行动更加自觉,社会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提振了发展精气神,推动村集体不断增收,乡村振兴更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