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由安乡县人社局、县委组织部组成的乡村振兴工作队正式进驻安乡县下渔口镇和丰村。一年多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万象更新”,变化也是“日新月异”。
俯下身子认真“访”,群众信任达到“新高度”
包括我在内,工作队里全部是初次驻村的“小年轻”。初来乍到,我们认为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尽快了解村情民意,把自己融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2022年3月28日到村后,我们积极熟悉村里的基本情况,并将日常住宿、办公场所、办公设施等保障到位,然后就对村民开展了“地毯式”的走访。
刚开始的时候,村民很不信任我们工作队,有的隐瞒家里的真实情况,一见面就诉苦哭穷,以为能直接资助他们钱款;有的说我们天天上户,也没见带来什么好处,叫我们不要再来了。由于不熟悉村里的道路,每走访一户,我就拿出自己画的地图在上面标记好位置,是脱贫户、监测户的就注明家里的详细情况。这样几个月下来,我们走访了全村家中有人的300多户农户,并对48户档内对象实行了全覆盖实地调查,掌握了第一手的基础资料,建立了完备、真实的户情台账。
不断地走访拉进了我们和群众的距离,队里还有两名年轻的女队员嘴甜讨人喜欢,主动和工作队说话的群众越来越多,有时群众找我们也没什么事,就是想说说话、聊聊天,小到家长里短、油盐酱醋,大到生产致富、经商门路,我们都耐心地倾听,帮着出出主意、想想办法。几个月的时间使我切身体会到,驻村工作并不难,只要弯下腰去,俯下身子,嘴巴甜一点,手脚勤一点,办事快一点,就能走进群众、融入群众,群众也会把你当自己人来高度信任。
开动脑子主动“帮”,产业收入有了“新发展”
和丰村地势平坦,适合发展种植业,虽然村里有良田美池,但集体经济和脱贫户的收入都不高,是消薄攻坚的对象。
谈到发展村集体产业,村干部直摇头,认为“没有钱,想也是白想”,村民也普遍对发展村集体产业不看好。工作队认为只有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才能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满意。通过走访村民,征求意见,开动脑子与村干部共同研究,工作队制定了和丰村年度发展规划。随着规划的落实,村民收入、特色产业、集体经济都有了发展。
发挥后盾单位优势,“帮”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充分发挥人社部门的职能优势,进行就业技能培训,打造就业社区,聘请专业教师,开展 “送培训下乡”活动。帮助更多群众拓展就业渠道,重点对农业规范化种植、农业技术提高、养殖发展方向等方面以及创业扶持政策等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继续跟进服务,把有就业意愿的村民介绍到县城工业园区就近务工,对有创业意愿的提供小额信贷资金支持。
结合本村地理环境,“帮”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没有村级主导产业就没有产业振兴,工作队结合实际,将中草药种植培育成村里的支柱产业。并争取了5万元的项目资金。以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引进适宜绿色安全栽培的高抗逆性品种和高产能高效益品种等优质药材,在已经种植药材300多亩的基础上,提升药材品质,提升合作社经营能力,扩大收购、加工、存储、销售规模,并鼓励农户积极加入合作社,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发展庭院经济。
充分盘活现有资源,“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村里面闲置的土地较多,合理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工作队协助村两委将土地分类,比较适合种植养殖的就流转给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并与其入股合作,入股分红收入和土地流转金都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其他林地和荒地则定期种植砍伐树木获取收入。还利用村部闲置房屋建立药材烘干基地,收取一定的房屋租金来提高收入。短短几个月时间,和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5万元。
甩开膀子用心“干”,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
自驻村以来,3名驻村队员吃住在村,着力改善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里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14组有一座危桥,两边未安装安全护栏,桥墩也有了很多裂痕,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和物质的运输;17组的路面坑坑洼洼,难以通行;部分组的沟渠堵塞,影响灌溉。”这些都是村民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充分了解情况后,工作队科学规划,筹集资金,用心参与其中,都得到妥善解决。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工作队为我们送米送油,帮助村里修路修桥,还清洗了沟渠方便我们灌溉庄稼,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现在村里‘大变样’。”脱贫户高嗲嗲走在平整的马路上,看着路边沟渠里潺潺的流水,对工作队很是感激。
虽然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相当一部分村民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聚在一起打麻将。工作队看到后积极宣传和推广村里的“农家书屋”,村民可以随时免费借阅,村民读书的氛围日益浓厚,使广大村民在劳作之余的业余时间接受了文化熏陶、提高了素养。尤其是种植、养殖类的图书,更是对大家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工作队鼓励文艺爱好者组建广场舞队,村民踊跃参加,大家自编自导自演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每当夜幕降临,村部前的广场上热闹非凡,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家庭也变得更加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