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魄,会同县高椅村时刻铭记这一点,深入探索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共鸣点”,用“四色”同绘农文旅融合画卷。
树“红”旗帜,筑强战斗堡垒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高椅村从党员致富能手、调解纠纷能手、退伍军人等各类优秀人员中选配“两委”班子成员5人,其中党总支部书记、村主任实现“一肩挑”,80后党员致富能手配置1人,各尽其能,为村级谋发展、为群众谋幸福。高椅村由25个村民小组、775户组成,除高椅集镇居住集中外,其余组较为分散,党总支推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61名党员及志愿者联系农户714户,将古村划分为7个网格,并推选7名优秀党员任党员小组长,率领7支党员先锋队,开展“一亮二领三帮”活动,通过党员亮身份、领岗位、领职责、帮扶农户、帮助返乡人员成功创业、帮助孤寡老人丰富文化生活等,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路,党总支凝聚力、群众号召力有效增强。
亮“黄”牌子,赓续古村文化
高椅古村历经700余年风雨沧桑,文化底蕴是它历久弥新的钥匙。该村深挖传统戏曲傩戏“杠菩萨”、剪纸技术、竹雕技术、婚嫁习俗等资源,传唱“杨九妹智救杨八哥”的高椅故事,故事里的“乌”米食品2022年2月3日获新华社报道,将古人的智慧结晶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下去;其祖先东汉清廉吏杨震“四知拒金”的故事流芳百世,《杨氏族谱》中留下的家训代代相传,村民们将清廉家训融入生产生活,创作清廉文化剪纸、编制崇廉尚洁快板、开设清廉学堂、排演“四知拒金”舞台剧、宣讲清廉故事等,更将家祠家训与时代结合,定制“十要十好”的村规民约,转观念、优品行,悬挂在村要道口,时时亮“黄”牌,引导人人讲美德,为古村发展凝心聚力。
推“乌”文化,发展特色产业
文化传承、产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支撑,高椅村坚持以人才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乌”饭飘香引游客,圆满举办三届“黑饭节”、一届“端午民俗活动”以及各类特色小型文旅活动,“高禧味”品牌产品以及村民自制的乌饭系列食品不断赋值溢价扩销,累计约为周边群众带动创收300万余元。“乌”系食品兴产业。吸引80后优秀人才返乡,成立黑九妹乌饭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申报中央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种植乌饭树,建食品加工作坊,注册“高禧味”品牌,让“村集体+合作社”跑在前头,走市场、打品牌、销产品,带动200余户加入乌饭系列产品创作与销售,目前,乌饭产品已经从单一的黑泡茶、黑米饭,拓展至乌米粽、乌米糍粑、乌米甜酒、乌米马打滚等系列产品。乘着古村文旅发展的东风,2022年7月,高椅青年旅舍、杨家大饭店、星星小筑等陆续开业,村内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19年0元跃升至约30万元。“非遗”赋能增看点。培育傩戏省级非遗、竹雕市级非遗传承人各1人,剪纸县级非遗传承人1人、剪纸年轻传承者1人,并将古老的剪纸文化与党的二十大宣传、清廉文化传播、高椅故事宣讲等结合起来,2021年约16万名游客因高椅非遗文化慕名而来。
绘新“蓝”图,促全域旅游新业态
锁定“高椅古村研学特色小城镇”发展定位,守古文化、展新风貌,做好“古”与“新”的结合,促成新业态。修护古村建筑,高椅古村内保存有明洪武13年至清光绪7年间修建的民居建筑104栋,投入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先后完成三期高椅村古建筑群文物本体维修,壁画彩绘修缮等,壁画修复效果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专家认可。孵化小众旅游,培育写生、团建、培训等活动策划与接待服务能力,发展以吃黑米饭、打糍粑、杀年猪、做醮粑等农家体验游及延伸产业,以“党员带头干、吸引群众一起干”的方式,专注提升特色文旅精品游接待力。规划旅游业态,11月,与浙江国际旅游集团签下《湖南雪峰山-巫水(高椅古村)乡村旅游度假区开发合作协议》,拟投资1亿元以上对高椅古村景区进行业态开发建设,带动周边投资开发4亿元以上,促进高椅全域旅游业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