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
近年来,郴州市北湖区大力实施人才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全力推进科技下乡、人才下沉,选派284名科技特派员建设乡村,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以科技人才之势赋能全面乡村振兴。
西河草莓全产业链培训班现场
人才培育筑根基
“参加这次草莓全产业链培训班,让我学会了许多草莓种植技术要点,更重要的是还让我了解了直播带货、线上电商等草莓销售方面的知识。”北湖区吴山村草莓学院创办人李来友兴奋地描绘“莓”好未来。
“感谢市、区委人才办为我们组织的这次素质能力提升培训,让我学会了电工专业技能。”村民欧阳春常年待业,如今顺利成为一名电工,月入4000余元,解决了生活难题。
近年来,北湖区实行“育成才+用起来”的人才培育模式,加大了科技人才培训力度,成绩斐然。举办了2022年郴州市西河沿线草莓全产业链培训班,提高农户种植水平。选派了10名农村实用人才参与“湖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领头雁’项目”培训,提升了科技人员“三农”服务能力。邀请了省、市专家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成功推行乡村技能人才“跟班跟训指导制”。
2022年以来,北湖区举办了农业产业规划、种养殖技术提升、病虫害防治等专题培训260余场,培训乡村农技人员、种养殖大户、乡村干部等5000人次,培训“土专家”“田秀才”“乡村致富带头人”768人次,培养了571名技术骨干人才,受益群众达8万人。
专家指导牛蛙防暑降温及采取保暖措施
人才回流兴产业
呱呱呱……走进基地,蛙鸣声此起彼伏,无数牛蛙蹦来跳去,呈现出一派生动活泼的场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景,在华塘镇南岸村稻田蛙养殖基地里变成了现实。
“区镇两级主动联系我,为我宣传政策,帮助我流转农田土地,联系生蛙收购公司,选派了邱二喜等几名专家教授养殖技术,为我提供‘保姆式’技术帮扶,帮助我解决养殖难题。”华塘镇南岸村稻田蛙养殖基地负责人孔小原难掩喜悦的心情。
如今,养蛙基地亩产量4万斤,年净利润400万元,就业村民年增收1.8万元,年上缴土地租金、入股利息合计12万元。
类似华塘镇南岸村的成功案例,还有安和街道三文鱼养殖基地、保和瑶族乡“冰淇淋”红薯种植基地等。
2021年9月,北湖区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鼓励外来乡贤到北湖投资兴业,给予最高8万元资金支持,推行“以才引才、以才引贤”工作模式,常态化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建立健全“郴商库”,完善北湖籍在外名人数据库。
2022年以来,北湖区通过人才、新乡贤共引进项目24个,实现投资额35亿元。爱和康等8家企业进驻北湖区农业产业加工业园,实现农业项目投资额7.12亿元。新好农牧有限公司种猪场等基地提质扩产,现出栏生猪6.81万头。新乡贤匡声阳打造蔬菜产业联合体,销售额现已突破4000万元。
科技特派员查看柚子结果情况
人才建功促振兴
金秋送爽,柚果飘香,华塘镇梨园村雾柚种植基地采摘忙。“区里派来了科技特派员许升,解决了柚树虫病害和嫁接的技术问题,改变了过去我们‘靠天吃饭’的局面,但是销售出现了问题,压力很大。”雾柚基地负责人杨五忠的眼里流露出一丝忧虑。
“科技力量最后还是要转化为经济效益才更有生命力,虽然我只是科技特派员,但我还可以是项目特派员、企业服务专员、产品宣传大使等各种角色。”科技特派员许升闲暇时对接郴州中农批市场、义捷水果批发市场,实现了雾柚基地直销。积极举办集体游园采摘等活动,提高了品牌知名度。争取乡村振兴局资金60万,改善了交通条件,畅通了雾柚销路。
“再生稻种植遇到了一些复杂问题,仅靠我们区里农业技术专家的能力还解决不了。”科技特派员邓久英与导师强强联手,谱写了月峰稻米新篇章。截至目前,月峰村再生稻面积1200余亩,粮食增产48万斤,利润可达240万元。后期计划增加再生稻2000亩,投资150万元筹建大米加工厂,加工、销售再生稻,点亮“月峰再生稻冷水米”品牌。
北湖区致力于探索科技特派员“多角色”守护乡村工作模式,采用“三步走”形式,思路非常清晰:注重科技护产,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科技水平进步。探索“资本+科技”双轮驱动,建立各方利益联结机制,解决融资问题。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联合多机构共建乡村,构建全产业链新格局。2021年,北湖区四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70亿元,增速达16.15%。2022年以来,北湖区获农技类技术专利49项,融资700万元,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325元,同比增长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