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岳阳市岳阳楼区全面聚焦居住小区这个城市治理的“微单元”,持续深入推进“党建+网格化微治理”工程体系,创新提出“党建领治、网格共治、联动互治、居民自治”的小区协同治理“四治”理念,探索不同类型小区党建引领治理的模式,着力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小区的治理效能。
一、突出党建领治,高点站位、高位推动
一是在顶层设计上谋定方向。明确党建推动小区协同治理的作用与定位,聚焦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居住小区治理等重点难点问题,区委常委会先后8次研究部署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相继出台《关于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化微治理”加快推进高水平社会治理的工作方案(试行)》《关于全面推行城市基层党建首位度工程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具体任务、工作要求,推动了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系统化构建、全域性提升、内涵式发展,一批工作特色和亮点涌现。如东茅岭街道构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四四七”工作体系等等。二是在整体实施上确定思路。充分依托并转型升级网格化管理平台,对比小区与网格(微网格)在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将全区977个小区按照小区大小与网格(微网格)大小一致、小区大小大于网格(微网格)、小区大小小于网格(微网格)三种类型,以先推行地域大小等于网格(微网格)的小区党建、再推行其他两种类型小区党建的思路整体推动实施。截止目前,已建立小区党组织357个,其中建立与网格(微网格)重合的小区党组织247个,特别是在五里牌街道、三眼桥街道、东茅岭街道等小区相对集中、人流相对密集的中心腹地,小区党组织覆盖率更高,仅五里牌街道就推动了153个小区建立党组织引领小区治理。三是具体组建上制定标准。对照党建引领“美好小区·幸福家园”建设要求,突出党组织人员组成、阵地建设和议事机制,分不同类型、不同侧重建强组织、制定标准、健全制度。在分类型组建上,按照有物业居住小区实行“五类人员”进小区党支部,即物业公司的党员管理层、业委会的党员负责人、监委会的党员负责人、业主中的党员代表和社区党员工作者(党员网格员);无物业小区实行“三个层级”搭建小区党支部,即业主党员、业主党员楼栋长、业主小区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业主委员会或理事会主任)。在分侧重施策上,新建的商住小区严格按照“六好”要求,重点抓红色驿站、邻里中心建设;有一定闲置空间的小区重点抓党组织阵地(即邻里议事厅)建设;确实没有可用空间的小区重点抓议事机制的建立健全。
二、突出网格共治,深入推进、深度融合
一是深化联动机制。聚焦小区治理中环卫清扫、乱搭乱建等重难点问题,按照“区委主导、党建引领,政府主抓、部门协同,街道(乡)主责、社区(村)主力,网格主体、群众自治”的原则,推动小区党建与网格党建一体化、融合化建设,在全区优化设置675个大网格、1819个微网格,将城管、环卫、禁违拆违等职能部门3000多名工作人员下沉进社区、进网格、进小区,构建了小区治理“社区牵头、网格负责、部门协同、分类处理、分级负责、限期办结”的闭环管理体系。2021年,全区社区网格员共上报、处置包括物业纠纷在内的各类网格事件11925 起,事件处置率达到93.4%。二是优化议事载体。针对小区公共设施建设改造、电梯加装等事务,搭建“群英断是非”“居民夜话”“周末议事会”等议事协商平台,健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代表共同参与小区治理的长效协同机制,推动小区协同治理举措真正落地落实。观音阁社区新峰嘉园小区打造“邻当家·庭院议事厅”平台,社区党组织推动小区党员业主带头示范,引导群众“众筹”解决小区监控设备等经费问题,小区便民设施完备、环境整洁优雅、管理井然有序。三是强化运行保障。全面建强治理队伍,严格按照“1+3+N”模式配备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实行社区工作者回归居住地、网格“一日三巡”等相关工作制度。全面保障运转经费,在保障社区专职工作者(含网格员)年人均工资6万元的基础上,采取多方支持的办法,扩大运转资金来源渠道。如尚书山社区金湖小区“十尚金湖”小区党支部,通过开展义卖活动、动员带头筹资,为小区党支部提供充足运转经费。全面调动工作激情,区委每年召开社区工作者大会评先评优、表彰奖励,每年从优秀社区(村)党组织书记中比选择优解决5名事业编制,激励广大社区干部干事创业、奉献担当。
三、突出联动互治,创新思维、创优路径
一是做大小区治理“朋友圈”。充分运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等区域化党建机制,实行小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联建共建,发动街道、社区区域化共建单位参与小区服务。如杨树塘社区城市之光小区,在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积极联动湖南锦腾环保有限公司党支部参与小区疫情防控、环卫保洁等相关工作,得到了小区业主的高度认可、彰显了企业回馈社会的责任担当。同时,重点推动红色物业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物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攻坚行动,累计组建物业党组织39家,覆盖小区近百个,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壮大了组织、注入了活力。二是做优小区治理“服务站”。采取“五个一批”举措,即有空坪席地的小区新建一批、办公用房拆迁还建的小区置换一批、三供一业移交的小区接管一批、新建的住宅小区配套一批、老旧小区改造的预留一批,设立“邻里中心”“连心驿站”等小区党群服务站115个,为小区居民提供了“家门口”协商议事、休闲娱乐、服务互助的便捷场所。新天地小区利用小区配套物业用房,打造党建氛围浓、服务功能全的小区“红色驿站”,成为收集居民建议、协商小区事务、开展便民活动的重要阵地。三是做强小区治理“先锋队”。全面推行党员干部“双报到”制度,把党员到社区报到细化为到居住小区报到,让党员真正在“生活圈”里发挥作用。大力开展“红色小区、动力支部”党建活动,推动8000余名党员主动向社区报到、进小区服务,引导小区根据实际建立疫情防控、治安巡逻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300余支,并科学划分服务时段,确保小区党员志愿服务者全天候全覆盖发挥作用。铁路小区党组织广泛发布志愿服务倡议书,召集党员志愿者30余名,组建疫情防控巡查、环境卫生巡查、矛盾调处等党员志愿服务小队,小区治理面貌焕然一新。
四、突出居民自治,全速推进、全面提升
一是事务共商共议。围绕小区“优环境、强治理”目标,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定”,利用“微言大义议事厅”等载体,以小区党组织为轴心,协调业委会、监委会、业主、物业公司等多方参与小区事务协同治理。东茅岭社区老旧片区建立小区管理党群联席会议机制,小区居民自行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引进社会化托老、托幼和家政服务,小区居民自治长效机制不断巩固。二是纠纷共调共处。聚焦邻里纠纷、建设纠纷、物业纠纷等不同类别,积极探索“居民点单、小区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模式,试点设立小区“人民调解小组”,推动党员或志愿者业主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形成“小区矛盾化解在小区”的良好氛围。学院路社区岳磁小区探索“院社共建”,建立“群英断是非”治理平台,打造了解决矛盾纠纷于小区、于楼栋的治理样板。三是治理共建共享。以解决小区治理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为落脚点,依托小区党群服务阵地和志愿服务队伍,积极推行“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等便民模式,选准小区扫楼员、调解员、卫生员、安全员、监督员等“五员”,切实将工作经费、服务资源整合下沉到小区,全力提升小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鹰山小区针对小区老龄化程度高的情况,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打造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开办老年食堂、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提供代办服务,用实干和担当绘就了小区居民的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