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重要战略资源。近年来,石门县通过建立并优化“三大机制”,牢牢抓住人才振兴这个“关键”,以高标准、大力度、实举措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加速孕育人才效应,持续助推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一、优化引才机制,孕育人才“虹吸效应”
石门县地处湘西北,和发达地区、大中城市相比有先天不足。县委审时度势,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变不利为有利,致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向石门流动。一是巧借国家政策引力,打通人才“直通车”。抓住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机遇,优化人才招聘流程,教师、卫生专技人员及部分专业技术岗位实行校园直签制度。引进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才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需面试,打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近三年,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共引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25人。同时,加大实施“公费定向师范生”“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农技特岗生”等定向公费培养计划的力度。二是释放区域岗位魅力,擦亮人才“吸铁石”。除在机关事业单位引进高校毕业生外,在县域中部乡镇拿出岗位安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人员。鼓励企业采取高薪聘用、股权激励、特聘顾问、技术合作等方式积极引进科研团队。多家企业与湖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三是培植市场引才动力,营造人才“磁力场”。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充分调动各单位引进人才的积极性,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第一责任”,加大统筹力度,发放人才补贴,在用人单位形成求贤若渴的浓厚氛围。
二、优化用才机制,孕育人才“产出效应”
为了让引进的人才扎下根、出效益,县委牢牢抓住“用才”这个关键环节,出实招,强激励,促进各类人才在石门积极作为。一是提供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强化事业激励。大力支持企业创建研发平台,支持各类科技攻关项目,让科研工作者有用武之地。及时重用各类人才,2021年以来,已有19名研究生、138名本科生走上了乡镇领导干部岗位,推选79名优秀人才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二是搭建人才大显身手的舞台,强化荣誉激励。开启“人才+项目”模式,开展“拔尖人才”评选活动,设立人才成就奖等奖项,仅2021年,县财政发放各类人才奖补达近200万元。加大宣传力度,在“石门智慧党建”平台开辟《人才工作》专栏,推送内容60余期。在投身石门的人才大军中涌现出了全国、全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省科技能手、全省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三是筑牢人才安心舒心的后台,强化归属激励。县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及时为各类人才住房、就医、子女就学、配偶就业方面排忧解难,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三、优化育才机制,孕育人才“辐射效应”
县委强化人才群体思维,实行以才育才,以才强才,人才规模日益扩大,人才实力日益增强。一是创新干部教育模式,着力培育新时代党政人才。开启“人才+培训+党校”“人才+培训+基地”“人才+培训+专题”等党政干部培训模式,让党政干部在以才育才的实践中成为复合型的优秀人才。二是创新校院企合作模式,着力培育新时代专技人才。大力支持、指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职校的产学研合作,采取联合办学、委托培训、实践培训等方式,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全县每年仅开展技能培训就达2万多人次。三是创新科技兴农模式,着力培育新时代农村实用人才。构建“政府主导+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全县每年培训各类高素质农民500人以上。2021年,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为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专题培训65期,开展田间技术指导13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