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根本。近年来,蒸湘区突出“四个引领”,聚焦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构建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全域覆盖体系,用党建引领的实际成效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发展。
强化政治引领,扛起凝聚民心的旗帜。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乡村振兴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头号工程”,全面强化对乡村振兴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召开区委全会、常委会会议、农村工作会议5次,专题安排部署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建立区级领导和部门(单位)包镇、科级干部包村、一般干部包网格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责任制,让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出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考核管理办法》,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基层各级党组织书记年度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加大在述职评议、年度考核中的分值权重,以项目化考核、标准化排名、严肃化问责倒逼履职尽责,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强化骨干引领,打造素质过硬的队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是关键。优化功能抓选配。全面推进“屋场党建+五个到户”工作,组建150个屋场党小组,制作党员联系卡、党员联系群众走访记录本,1425名党员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为群众办结实事239件。推行村干部“基本报酬+绩效考核+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薪酬制度,村、社区运转经费均达33.2万元、66万元。招录乡镇公务员13名、招聘事业编制人员17名,基层工作力量得到充实。切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调整驻村工作队员9人,累计表彰驻村工作队员18人,提拔重用17人,乡村振兴“一线作战部”功能更强、结构更优。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村(社区)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采取实地观摩、理论教育、政策解读、经验交流和知识测试等方式,共培训党员干部900余人,有效提升了乡村振兴一线干部农村工作能力。
强化示范引领,筑牢冲锋在前的堡垒。支部强,人才聚,产业兴,村子旺。配强“领头雁”。结合村“两委”换届,采取好中选优“留”、就地取材“选”、广开门路“引”、因地制宜“派”的方式,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留任优秀村党组织书记15人,新选拔致富能人、复退军人等优秀人才14人,真正实现了让党员“动”起来,把村民“带”起来,让农村“富”起来。响应全市“走,到乡村去”行动,建立“区管乡用、下沉到村”机制,抽调全区区直机关54名年轻干部,分派至54个村(社区)担任组织振兴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组织振兴“跟踪服务、实地指导”,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落地落细。以支部领办农村经济合作社,创新推进“党建+项目基地”模式,设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单项奖,下拨集体经济引导资金12万元,全区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实现“村村有项目,组组有收入”,其呆鹰岭镇中平村“同富共治”金银花种植产业园,被新闻媒体推介。推行“党组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打造雨母绿道、千亩桃花村等党群联动致富体项目,“桃花缘”“十里荷塘”文旅品牌效应彰显。出台《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定期培训、定人帮带,定岗锻炼、定向使用,培育乡村振兴后备干部49人,有效激发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提振了干部群众精气神。
强化人才引领,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注重在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上激活力、增动力,持续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聚焦发展需要引“实才”,依托柔性引进高校、科研院所专家10余人,实施一批科技含量较高项目,促进人才、项目、基地“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深入开展“引乡访亲聚智”活动,通过召开屋场恳谈会、考察观摩行、联谊茶话会等形式,以“走出去、引进来”双向聚力,向在外乡贤人才问计,吸引乡贤人才回家乡、建故乡。成功迎回青年创客团队在家乡雨母山镇创办几何·猪栏酒馆,成为衡阳近郊聚会宴会、特色餐饮、休闲娱乐一体网红打卡地,2021年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吸纳就业30余人,带动周边3个村蔬果产业、乡村旅游长足发展。建立乡土人才库,科学合理使用人才,让人才所用即所需、所做即所长。选派8名在编在岗专业人才驻村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选派35名科技特派员联点35家种养、种植企业、基地,支持农村农业科技发展,每人每月300元生活补贴和150元交通补贴,期满考核评优的给予适当奖励,择优动态纳入乡村振兴农技推广队伍管理,把最优秀、最专业、最实用的人才汇聚在基层一线。
(中共蒸湘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谢铷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