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国文学记忆】动人的咏叹调 ——谌容《人到中年》
内容简介:
谌容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是一部特殊的作品,它发表在《收获》1980年第1期上,引发了不少讨论和争议。“文坛泰斗”巴金认真地读完后,特意撰文支持这位不相识的作者。
内容简介:
谌容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是一部特殊的作品,它发表在《收获》1980年第1期上,引发了不少讨论和争议。“文坛泰斗”巴金认真地读完后,特意撰文支持这位不相识的作者。动人的咏叹调 ——谌容《人到中年》
谌容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是一部特殊的作品,它发表在《收获》1980年第1期上,引发了不少讨论和争议。“文坛泰斗”巴金认真地读完后,特意撰文支持这位不相识的作者。他不仅喜欢这部小说,还委托女儿专程去探望因写作过度疲劳而病倒的谌容。不少读者看完小说后,“鼻酸落泪”,其中就包括一些男性评论家。小说发表后引起了轰动,它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还被翻译成英、法、俄等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人到中年》曾被几家电影制片厂看中,最终花落长春电影制片厂。小说作者谌容只有一个要求:“绝对不许改变这个戏的主题”;而制片方的态度也很明确,回复说“我们就是看中了这个主题,要是改了,我们还不要这个剧本了”,双方一拍即合。由谌容自己担任编剧改编的同名电影几经周折才得以成功拍摄。电影播出后,大受欢迎,连续荣获金鸡奖、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百花奖,感动了全国观众。电影里的女主人公成了知识分子阶层的偶像,主演潘虹获得当年的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它引发全社会都来关心知识分子。这部电影还引起邓小平亲自关注,他说:“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包括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问题,要下决心解决。《人到中年》这部电影值得一看。”这段话还被收入《邓小平文选》。
《人到中年》主要讲述眼科医生陆文婷,她医术高超,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工作中,但自己却面临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长期超负荷运转,几乎失去生命。小说真切地描写了中年知识分子的苦衷和理想,歌颂了他们的无私奉献,又以尖锐的锋芒,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年知识分子窘困的生活境遇,呼吁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因此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个作家的人生经历必然会对其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谌容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那段艰难岁月,她明白并且理解当时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处境,因为这其实就是她自己处境的真实写照。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作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人到中年》这部小说。
小说中有个细节,主人公忙着给病人看病,自己女儿生病也顾不上,午休时间还要照顾孩子,做饭来不及了,只能买烧饼充饥。家里地方狭窄,一家四口住在12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家里只有一张桌子,只有等到孩子睡觉后,陆文婷才能在桌子上进行业务学习,而其丈夫只能在床边看书研究。谌容曾坦承:“有不少人问我《人到中年》里有没有你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前我总用‘外交辞令’含混过去。现在还是说出来吧:当然是有的。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我就是啃两个冷烧饼,就一杯白开水,伏在三屉桌子上写东西的。”为了写好这篇小说,谌容还特意到医院去体验生活,并请医生为作品定稿把关。
《人到中年》细节生动丰满,语言优美简练,主人公陆文婷,曾被评论界认定是“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的配角秦波,着墨不多,却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坚忍、内敛、温和而又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陆文婷,与满嘴官腔、自私自利、自诩坚持马列主义的老太太,形成鲜明对比,这两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让人难以忘记。
《人到中年》是谌容的代表作,它是一曲动人的咏叹调,有时凄凉,有时欢快,有时低沉,有时高昂,不经意间拨动了读者的心弦,余音袅袅,回味悠长。谌容曾表示她要“把人间的悲喜剧放在一定的历史范畴,探索决定人物命运的历史渊源,写出更深刻、更本质地反映历史面貌的作品”,她的确做到了。
2018年9月,《人到中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时代在进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蔚然成风,如果谌容再来书写新时代版的《人到中年》,它应该是一首欢乐激昂的歌。
(高求忠)
【人物档案】
谌容
女,原名德容,1936年出生于湖北汉口,作家、编剧。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委会委员及第六、七届名誉委员。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万年青》《光明与黑暗》,小说集《谌容小说集》《谌容中篇小说集》等。
《人到中年》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2018年9月,《人到中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来源:主编/白烨 副主编/卓今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