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文学记忆】凡人的人生欢乐——汪曾祺《受戒》

内容简介:

《受戒》主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懵懂爱情,赞颂了尘世间美好的人性和淳朴的情感。
详细内容

????_20220628150905????.png

凡人的人生欢乐——汪曾祺《受戒》

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这是一个17岁小和尚动心的瞬间,也是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受戒》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经典片段。小说中的和尚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和尚,在旧社会的江南水乡,当和尚不过是谋生的手段,在人们心中与种地、弹棉花等并无实质区别。在那个被叫作“荸荠庵”的小庙里,和尚是可以打牌、娶妻甚至杀生、吃肉的凡夫俗子。

《受戒》主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懵懂爱情,赞颂了尘世间美好的人性和淳朴的情感。全篇1.2万多字并无戏剧性冲突,结构也比较松散,将大量笔墨用于描写风土人情的细节,营造出恬淡从容、富有田园气息的世外桃源意象。

谈起创作初衷,作者汪曾祺说:“我要写,一定要把它写得很美,很健康,很有诗意。”在1980年写成后,他宣布:“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汪曾祺自知作品的题材、风格不合于当时的文学主流,所以并不奢望发表,只给朋友和同事看过初稿。一次偶然的机会,《北京文学》负责人李清泉得知这个故事后,亲自向汪曾祺要稿子,在《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发表该文。此文一出,仿佛晴空惊雷,疑议纷纷:“这也是小说?”“还能这样写小说?”

时间证明,《受戒》及汪曾祺其后发表的一系列作品,侧重于关注小人物、小事件、小生活,讴歌人情人性之美,开创了20世纪80年代小说的新格局,对寻根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令很多作家豁然开朗。作家阿城说:“中国大陆80年代开始有世俗之眼的作品,是汪曾祺先生的《受戒》……有一天在朋友处翻旧杂志……忽然翻到1980年一本杂志上的《受戒》,看后感觉如玉,心想这姓汪的好像是个坐飞船出去又回来的早年兄弟,不然怎么会只有世俗之眼而没有‘工农兵’气?《受戒》没有得到什么评论,是正常的,它是个‘怪物’。”作家李锐表示:“新时期文学的文体自觉是从《受戒》开始的,《受戒》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先锋小说……是当代汉语的一次语言的自觉,一次文体的自觉!”

《受戒》以汪曾祺早年间在故乡江苏高邮的生活为创作素材。汪曾祺于1920年出生在一个旧式地主家庭,虽世道动乱,但是他辗转多地坚持读完了中学。1937年日军占领江南,汪曾祺随祖父、父亲前往县城附近一个小村庄的小庵里避难,并住了半年多。经过40多年的人生积累,年近六旬的他回忆起当时那段生活经历,感慨像小英子那样的农村女孩的感情是健康、美好、富有诗意的,于是产生了创作冲动,决定要把那种美好的情感和生活状态写出来。也因受在西南联大中文系的恩师沈从文的影响,汪曾祺采用了一种清新质朴、化繁为简的写作风格。虽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但汪曾祺的创作状态却有些窘迫,彼时他居住在北京,家里的房子很小,实在没有地方创作,他只能每天等女儿上班以后,挪到女儿的房间里安安静静地写作。于是他经常站在女儿房间门口等着,女儿一走,他就进去,因此他还被女儿嘲笑像是“等着下蛋的公鸡”。年近六旬再次开始创作,漫长的人生历程让汪曾祺对社会、对人生都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他说他已将人生识破,忧愁和苦难,对他来说,都已不再可能使他产生大幅度的感情波动。因此,他才能返璞归真,写出动人的纯真与美好。

(李琼)

【人物档案】

汪曾祺

1920年生于江苏高邮,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主编/白烨 副主编/卓今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